在人才难寻困境下,友达光电透过产学训合作计划,不但解决人才不足问题,也为台湾科技人才培训找出新道路。
撰文◎张育宁 摄影◎曾怀慧
近几年,台湾企业出现严重人才荒,高科技园区的人才供需不均问题,时有所闻。深究这个现象背后,可说是高职与高等教育市场失调所致。 教育改革广设大学,高职转而偏重普通高中的基础理论课程,实习机会大幅减少;此外,许多高职在市场转型压力下,聘请大学退休教授授课,根本不符合技职学生的实务需求;再加上近年大专院校数目激增,招生数目不足使许多学校面临经费短绌问题。几个因素交互影响下,造成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业界需求,人才鸿沟问题因而现。 以中部科学园区为例,开发近3年,建厂总金额达到1.4兆元的面板产业,人员需求更是快速增加,但相对应的就业人才,却不足业界需求。为避免过去在竹科园区抢争人才问题再度发生,当友达光电决定到中科设新厂时,就开始思考改变这种现象的 方式 。
@政府:业界与学校的中间人 执国内面板业牛耳的友达光电,初到全新开发的中科时,「没想到许多学校或机构,都主动表达合作意愿,」友达光电台中人力资源部经理廖业承回忆,短时间内与众多单位接触后,让友达惊觉原来大台中地区,蕴藏着许多可借力使力的学校、研究单位与公部门能量,只不过业界平时忙于日常繁琐业务,往往疏于开发相关资源。 再者,「我们研究后发现,其实台湾高科技人才资源很多,但关键是过去缺乏信息媒合机制,使得企业找不到适合人才,人才找不到好的工作机会,」但廖业承观察,只要有个共同对话与交流的平台,许多人才供需问题,均可找到解决之道。 为了解决人才供需问题,政府相关单位也积极呼应。中区职训中心简任技正林瑞鑫指出,政府推动产学合作中的位置,「就如同友达光电的观察,政府的角色是担任业界与学校的媒人,帮学校找经费,帮企业找人才。」换言之,职训局希望可以透过产学合作的方式,提早让学生认知自己的专业导向,防止教育资源浪费,提高学以致用比例。 因此,中区职训中心分别与学校、业界沟通,了解学校可提供的课程有哪些,以及产业界需求的人才专业是什么;并应用劳委会的人才培训经费,架构「职能化学程」,将职训教育导入学校体系,带动教育多元化发展。
 |
 |
友达光电台中人力资源部经理廖业承指出,大台中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学校资源,有待企业开发 |
未避免过去在竹科抢争人才现象重演,当友达光电决定到中科设新厂时,就开始思考如何发展产学合作 |
@Seven Up:产学训携手 为因应广设大学的趋势,职训局也鼓励大学增设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实务课程,或者是透过开办跨领域学程的方式,弥补现在实务人才不足的课程缺陷。「简单来说,我们要将业界与学界的手牵起来,彼此携手迈向毕业前的最后一哩,让每个毕业生都能立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企业所用,」林瑞鑫强调。 如以结合高职、技专院校、职训中心与企业端的「产业大学Seven-Up计划」(3年高职+2年二专+2年二技 = Seven Up产业大学)为例,便是人才中、长期培育策略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这个计划的精神,在于提供一套完整的产学训合作培训计划,高职学生将同时接受学校与企业双方面的培训,除了正常的学校教育外,企业奖助的实务训练机会,可弥补专业技术实习不足的问题,而学生也趁此机会确认自己的专业方向。 像友达光电与技职体系携手的在职专班,让学生自东势高工毕业后,可选择直升侨光技术学院,同时参加甄选取得友达员工的资格。就学的2~4年间,除进修学位的基础课程外,还可以参加劳委会各项劳动力素质提升计划或在职进修训练;更重要的是,他们到合作企业中正式的工作训练,让他们在毕业时便拥有实际工作经验,增加职场竞争力。至于已经在职的员工,也在合作学校建国科技大学与侨光技术学院支持与教育部核准下,得以在公司内配合轮班的休息日上课,无须舟车劳顿更无须辞去工作,就能一偿进修梦,无形中也稳定了人力。
@学程:符合业界实际需求 在友达这波产学训合作中,除了有上述Seven Up计划,提升生产与制程上的技术员素质外,也透过开办平面显示器人才培训学程、暑期实习或推荐学生优先录用方案,提早网罗校园优秀人才。科技厂商产学合作先驱逢甲大学,此次便与友达合作针对大三以上大学高年级学生,开设「设备工程师学程」,为业界培养优秀基础工程师人才。 另以中兴大学和友达光电合作的「影像显示科技学程」为例,在学校与企业共同研议规划课程的过程中,双方研拟出符合业界实际需求,包含「化工材料类」与「设备制程类」两种学程的理论与工程实务。 这个学程总计今年度已有硕、博士班学生共61人选修。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投入就业市场,增加企业承诺诱因,也规划当修习通过学程,也通过友达「人格特质测验评量」及面试的学生,友达也会先行发给「聘雇意向书」,让学生毕业或退役后3个月内能被优先录用。 此外,这些学程除了在中兴大学校内开班外,更透过「成长扩散式远距教学」无远弗届的科技设备,让其它学校学生也有「雨露均沾」的机会。 除目前担任讯息主播端的中兴大学,共有3所包括云林科技大学、勤益技术学院、修平技术学院的「同步收播」合作学校;以及另3所包括彰化师范大学、中正大学与大叶大学的「异步收播」合作伙伴。今年度修课总人数高达300人,更提高整个计划的效益规模。
@平台:产官学携手培育人才 除了专业知识的培养外,友达对提升同仁的「美感学分」也不遗余力,「这点要感谢我们有个好邻居」廖业承说,由于东海大学在美育教学上一向素负盛名,因此也与东海合作,将美学素养引入友达人的生活中,希望打造兼具生活美学涵养的环境,作为创新科技设计产品的沃土。 主办中兴大学产学合作课程的材料系教授武东星认为,学校与业界彼此沟通,结合双方资源,是这次产学合作中撷取的宝贵经验。此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武东星认为,「企业给予的实务训练,让学生体认到未来不只是一张证书而已,还是更实质的竞争力累积。这对于提升台湾人力资源竞争力有正面功效。」 未来,产学合作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逢甲大学就业辅导室秘书林秋松就认为,学生的创造力在理论与实务的双重训练下,常常会蹦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反过来提供企业新的生产研发的创新想法,「这提醒我们,产学合作的空间其实很大,其中潜藏很多创造力,对每一个参与者来说,都蕴涵附加价值。」 整体而言,在产学合作的计划精神之下,各部门资源整合,业界不需要再投入大量的人才招募成本,大量毕业生可以成为丰富的人才库,而成功的经验也可以在不同产业复制,对于台湾人才培训有长远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