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覆膜工艺是印刷之后的一种表面加工工艺,又被人们称为印后过塑、印后裱胶或印后贴膜,是指用覆膜机在印品的表面覆盖一层0.012~0.020mm厚的透明塑料薄膜而形成一种纸塑合一的产品加工技术。一般来说,根据所用工艺可分为即涂膜、预涂膜两种,根据薄膜材料的不同分为亮光膜、亚光膜两种。 作为保护和装饰印刷品表面的一种工艺方式,覆膜在印后加工中占很大的份额,随便走进一个书店,你就会发现,大多数图书都采用这种方式。这是因为经过覆膜的印刷品,表面会更加平滑、光亮、耐污、耐水、耐磨,书刊封面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不易被损坏,印刷品的耐磨性、耐折性、抗拉性和耐湿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保护了各类印刷品的外观效果,提高了使用寿命。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覆膜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印刷产品的质量缺陷,许多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表观缺陷,经过覆膜以后(尤其是覆亚光膜后),都可以被遮盖。 因此,覆膜工艺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各类包装装潢印刷品,各种装订形式的书刊、本册、挂历、地图等,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印品表面加工技术。覆膜工艺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由于它的诸多优点,在极短时间内便风靡全国,并逐渐成为书刊表面装饰的宠儿。 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覆膜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和覆膜制品废弃时重复利用困难这两大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提起覆膜,人们往往会想到“白色污染”。许多业内人士对覆膜的功能以及能否继续应用产生怀疑,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在2002年发布的第32号令中,已将溶剂型即涂覆膜机列入第三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中。 可以肯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覆膜技术将会接受越来越多的考验。覆膜将会怎样发展?是完全淘汰还是合理发展?这些问题都将成为覆膜工艺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难题。
即涂覆膜 |
覆膜作为印刷制品表面装饰的精加工工艺,在我国印刷及包装等行业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目前我国90%的覆膜工艺仍在采用国际上60年代的即涂覆膜技术,这种技术使用过程复杂,并给我们的环境及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如下: 1.即涂覆膜过程中大量使用含苯溶剂,而苯是一种极强的致癌、致残、致畸胎的物质。因我国仍大量使用含剧毒的即涂覆膜工艺,导致在我们生活中有大量通过即涂技术覆膜的印刷包装产品,比如教科书等图书的覆膜封面、食品覆膜包装、药品覆膜包装、玩具覆膜包装、饮料覆膜包装等等。这些残留有含苯溶剂的覆膜包装产品在使用中还会持续地与人们接触,在日常生活中埋下了一颗颗危害健康的不定时炸弹。其危害,特别是对儿童的危害,非常大。根据美国国家癌症学会04年8月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儿童长期接触含苯的产品,最容易患上白血病等血液病。 2.因即涂覆膜过程中使用含苯溶剂,对生产现场操作人员的身体有极大的危害。目前我国99%的覆膜工人为女工,而其中的55%是未婚女工。这些女工长期在覆膜车间工作容易发生急性苯中毒及亚急性苯中毒,易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等,严重的会导致死亡。未生育的女工还容易发生习惯性流产或产出畸型胎儿。目前在我国因覆膜原因导致不能生育或习惯性流产的诉讼案件已有数起。 苯对人体的危害 苯可以在肝脏和骨髓中进行代谢,而骨髓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成部位。故苯进入体内可在造血组织本身形成具有血液毒性的代谢产物,长期接触苯可引起骨髓与遗传损害,血常规检查也可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发生白血病。 3.即涂覆膜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溶剂具有挥发性,而且其工艺也要求溶剂完全挥发,这样就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这些挥发的溶剂也会在生产过程中埋下火灾和爆炸的重大隐患。 |
水性覆膜工艺 |
覆膜有油性、水性及热压预涂(干性)三种,油性、热压预涂(干性)覆膜的生产工艺有污染,已属于逐步被淘汰的生产工艺,水性覆膜既经济实惠已是国内覆膜流行的生产方式。 水性覆膜的工艺流程为:给纸部给纸——输纸台输纸——薄膜涂黏合剂——印刷品覆膜——收卷——悬挂干燥——分切——平放定型。用于水性覆膜的塑料薄膜,基本与传统的油性覆膜相同,主要为聚丙烯薄膜,也可用聚氯 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酯薄膜等。对薄膜的电晕处理要求程度较低.覆膜后存放时间长,油性、热压预涂(干性)覆膜对薄膜的电晕处理要求较高。黏合剂也被称为水性胶.主要原料配比约为:醋酸乙烯·乙烯聚合乳液(VAE)75%—85%、松香3%—5%、乳化剂3%—5%、水5%—10%、其它添加剂1%—2%。水性覆膜不需要经过加热干燥,直接收卷,速度达到70—80米/分钟,是其它覆膜方式生产的2~3倍。 水性覆膜工艺使用水性环保胶水,不需加热干燥装置,高速节能且光泽度高,因其特性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一些产品上要慎用。不适合大面积图文产品的覆膜水性覆膜的胶水含有一定的水分,在用于大面积(特别是大实地覆膜)的图文产品时,在图文表面呈现较大面积的雪花状斑点,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加大施胶量也改观不多,只能采用油性或热压预涂膜工艺代替施工。 因客户要求有的产品需要双面覆膜,如果用水性覆膜工艺生产,其胶水内含水量多,导致印品覆膜后水分难以短期挥发,使印品发软,达不到客户的要求,出现质量事故问题。覆膜后3—5天内不易进行凹凸加工由于水性覆膜的水性胶里有水,有时覆膜后3—5天里难以完全干燥,如对其产品进行压凹凸加工会在其接触面产生粘贴不牢固、起泡等问题,在铜版纸上表现最为突出。例如一些手提袋,用水性覆膜后的压痕杠线不是很平直的,有时会发白、起泡,影响产品外观。后续加工等待,准备时间过长水性覆膜的产品经大张分割后24—48小时的平放定型.有时还经35~40℃的烘烤才能流入下道工序施工,目的是将其胶水的水分挥发,稳定粘贴强度及覆膜产品的挺度,才能进行后续加工,有时还要采取一些特殊手段才能满足要求。 印刷图文变色主要出现在大面积的专色印刷品上覆膜,如印金、银墨的产品水性覆膜后颜色会发生变化,由于胶水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和水与金墨(内含铜粉较多)或银墨(内含铝粉较多)发生化学反应所致,这时只能采用油性或热压预涂膜工艺。 水性覆膜产品有其独到之处:①对于骑马订类的封面特别是较薄的封面用水性覆膜不会受潮发生卷曲;②生产适性要求也不高,适合大批量流水线生产;③投入的价格成本不高,综合成本较低:④不易污染环境,属于环保型产品,也代表覆膜的发展方向。 |
覆膜带来的思考 |
在参观书刊类产品的展览时,很难看到国外的展台上有覆膜的产品。在一些发达国家,其环保、健康、火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使得覆膜这种工艺很难有发展空间。与此相反,我国的覆膜市场倒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要谈书刊装饰,必谈覆膜工艺。 1.覆膜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禁用溶剂型即涂覆膜工艺的规定已出台多年,但目前我国仍有许多小型覆膜厂在继续使用。据了解,这种工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影响操作人员健康,存在火灾隐患 溶剂型覆膜由于使用含苯的溶剂,损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对车间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随着周围有机溶剂浓度的不断增加,极易因薄膜材料产生的静电而突发火灾。而且对周围的环境来说,覆膜工厂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污染源,存在潜在危险。 (2)覆膜后的纸张和薄膜材料难以回收,浪费资源 据了解,现在我国造纸纤维80%的来源是依靠回收废旧纸张,包括纸毛、纸边等。在印刷品中,书刊封面的用纸量也是巨大的,如果大批量采用覆膜(特别是即涂型覆膜材料),又无法将纸张和塑料薄膜分离,那么覆过膜的废旧纸张以及纸边、纸毛都将无法回收,无法降解,这样会带来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实际上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2.覆膜工艺落后但依然有市场的原因 既然溶剂型覆膜有这么大的危害,为什么仍有如此大的市场呢?以下原因或多或少地决定着其存在的理由。第一,用溶剂型胶黏剂的覆膜机已使用多年,设备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且覆膜精度有保证,这些机器一般不易坏、维修也不复杂,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很多生产和维修方面的经验,故很多生产厂不愿意把这种还能派得上用场的溶剂型覆膜机淘汰。第二,溶剂型覆膜工艺推广几十年,技术成熟,产品质量有保证。许多企业及技术人员不愿将一项自己熟练的工艺技术,换成一项自己并不太熟悉的技术。第三,从成本上考虑,溶剂型覆膜机还是比较便宜的,对印刷厂来讲,节约成本就是争取利润。第四,水性覆膜工艺虽然改善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避免了对操作人员身体的伤害,但相对于溶剂型覆膜工艺来说仍有很多缺陷,如产品质量难以让人满意等。 3.印刷厂和出版社的态度影响覆膜发展 总体来说,溶剂型覆膜工艺被彻底淘汰是迟早的事情,通过采访我们也证明了这样的趋势。可以预见,溶剂型覆膜已经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了。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据此而将覆膜技术全盘否定呢?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将覆膜技术彻底淘汰的看法是不现实的,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 (1)印刷厂 利润难以割舍 对于多数印刷厂来说,覆膜是印后加工中一个很大的利润点,尤其是现今印刷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对于覆膜加工,印刷厂是难以割舍的。 覆膜一线的操作人员是有害气体的第一受害者,可以让我们感到安慰的是,现在的印刷厂(即使是一些小规模的印刷厂)一般都能认识到覆膜工艺的危害,并正在设法将可能出现的污染减少到最小,如采用比较环保的工艺和材料,完善厂房的通风设施等,他们欢迎环保型的产品,如水性覆膜、预涂膜等。 (2)出版社 覆膜已经成为习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覆膜工艺深受出版社推崇,美编在选择书刊表面的装饰方法时,往往都首选覆膜,甚至在局部UV上光时,也要先覆膜再上光。可以说,在是否覆膜的问题上,出版社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因为按照一般图书出版的流程,出版社要先制定方案,印刷厂或者装订厂也只是在执行出版社的意愿。一些科教类出版社几乎对所有的图书都要进行覆膜。在环保的问题上,出版社一方显然没有印刷厂一方表现得积极。 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纸质出版物的印刷质量和表面装饰效果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版社为了追求图书产品的销量,必然需要在书刊封面上大做文章。 纸质出版物在经过覆膜加工以后,图文可以得到保护,视觉效果更佳,尤其是亚光膜给人柔和、高档、舒服的感觉。 此外,覆膜还可以增加色彩的浓度和亮度,提高色彩对比度,还可以防水,不会粘脏。同时,纸张的张力值、平滑度、抗老化、抗撕裂、抗戳穿等物理性能普遍提高,减少了纸质品受水分影响而引发的形变和破损,提高了书籍的刚性和成型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印刷品的附加值。况且,覆膜成本的投入,要远低于产品的附加值、商品促销率等的增加。对于出版社来说,既然覆膜有如此多的利处,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出版单位同印刷厂应加强沟通,印刷厂应多将覆膜工艺的利弊介绍给出版单位,出版单位在制定书刊装饰方案时能多考虑到各种工艺的优缺点,带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去做设计。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省市发布相关规定,禁止在学生课本上覆膜,河南省就是典型的一例。刚刚听说的时候,笔者感到很惊讶。一般来说,学生的课本是最需要覆膜的,尤其是小学生的课本,小孩子活泼好动,对课本的磨损也大,因此对书籍的耐折、耐磨、防水等功能要求也就比较高。况且,在最近举行的人大会议上,有很多代表都提出要实现学生课本的重复利用,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对课本进行覆膜应该是必不可少的。 但禁止学生课本覆膜又是为何呢?一方面,我们也已经反复强调过了,覆膜的印刷品有悖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即使是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目前在我国的技术水平下,废弃后回收仍然不能实现。另一方面,覆膜加大了课本的成本,这个成本不仅是成品书的覆膜成本,也包括在加工过程中废弃的纸毛、纸粉的成本,由于这部分边角料无法回收,成本只能完全加在每一本经过覆膜的书的定价当中,对于书本的使用者来说,这也是一种负担。 据了解,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下属的覆膜厂在禁令下达以后即被撤销。由于课本要占到覆膜产品的绝大多数,河南省很多较大的印刷厂(如河南第一新华印刷厂和第二新华印刷厂等)早已取消了覆膜这一印后加工形式,一旦遇到需要覆膜的产品,就拿到其他小厂进行覆膜。这些规模较大的印刷厂,在取消覆膜工艺之前很多都早已将溶剂型覆膜和水性覆膜淘汰,而使用比较先进的预涂膜覆膜了。在禁令下达后,他们纷纷放弃了覆膜。据某印刷厂的相关人士透露,现在该厂所承印的覆膜类书刊印刷品占所有承印品的20%~30%,要知道,原来这个数字要达到70%以上。 可见,政府的强制措施使得覆膜在一些地区失去了很大的市场,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对于这样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工艺,我们有必要对其重新认识一下。实际上,作为印刷技术的一部分,覆膜技术也在随着各种材料、设备和工艺的不断进步而发展,就像溶剂型覆膜到水性覆膜的进步,即涂型覆膜技术到预涂膜技术的进步,各种薄膜材料和各种胶黏剂材料的不断进步等,这种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这也是覆膜技术革新的希望所在。 印刷技术不断进步,印刷材料不断更新,印后加工条件的多变因素对覆膜的影响越来越大,印刷质量标准和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覆膜行业必须按客观条件的变化和新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结构调整。同时,我们也应该适时地寻找一些能够替代覆膜的其他工艺,以降低覆膜对环境的压力。 1.上光能否取代覆膜 其实除了覆膜工艺,UV上光也可对印刷品表面起到一定的保护和装饰作用,在很多功能上这两者很相似。由于UV上光成本相对较低,发展也比较迅速,且产品极具诱惑力,因此在某些印后加工领域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一些看好UV上光技术的人甚至认为,这种技术可以取代覆膜技术而独立发展。 事实上,这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据一些应用了UV上光技术的印刷厂介绍,UV上光应用最多的还是局部上光,进行局部UV上光可以提高书籍的档次,但多数情况下,这种局部的UV上光工艺也是在覆膜之后进行的,并且,之前的这种覆膜工艺必须是溶剂型覆膜。 此外,UV上光与覆膜相比仍有很多不足。如UV上光的保护作用、耐折度、耐磨度等均不如覆膜,在许多领域会有局限,如包装盒等;UV上光还需要投入印刷设备和UV固化设备,而覆膜有现成的设备基础和成熟的工艺;另外,一些UV光油在涂布过程中也会挥发出异味,给操作人员带来影响。 如今的印刷厂和出版社都很注重这种工艺,并认为在书刊印刷方面,UV上光可以取代覆膜工艺。但综合来说,UV上光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局限性的,在工艺处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无法完全取代覆膜工艺。
|
UV上光替代覆膜的难点及发展前景 |
为了提高书刊封面的耐磨性以及美观性,覆膜在出版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开始禁止采用覆膜工艺。在我国,也一度宣传用UV上光取代覆膜,但由于种种原因,UV上光未能得到推广应用,覆膜工艺仍占主导地位。日前笔者就此问题同人民邮电出版社赵鹏飞先生等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探讨,认为UV上光替代覆膜工艺目前在意识层面、技术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1. 意识层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和民众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发达国家,某项技术只要存在环保隐患,即严令禁止,“一票否决”,不容商量。而我国则要考虑经济效益等很多综合性问题。如果国人环保意识没有提高到“一票否决”的高度,“UV上光替代覆膜工艺”就是句空话。 2. 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UV上光工艺还不很成熟,一些技术问题有待解决,这是制约UV上光技术推广的直接原因。 (1)耐折、耐磨性及成本 覆膜、上光的首要目的是美化及保护书刊封面。但国产UV光油的耐折性、耐磨性都不是很理想,表现为图书经多次阅读后经常会出现书脊折角处及压线处断裂;图书发运过程中封面容易磨损而导致报废。 国外一些专业的耐折光油已经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只是成本比较高,甚至高于覆膜。 杂志时效性强,销售周期短,读者读完一般很少保存,所以对光油的耐磨性要求相对较低,上光工艺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目前已有部分杂志开始采用上光工艺。 (2)耐压性 若处理不当,书脊侧压线处光油层容易断裂。 (3)外观特性 上光后,封面厚度增加不多,显得比较软,若使用相同厚度的纸张,上光的外观效果不如覆膜。 3. UV上光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虽然在我国出版领域推广UV上光工艺还有一些难度,短时间内覆膜工艺还不会退离主导地位,但应该认识到,推广UV上光工艺是大势所趋,各种制约因素将被逐渐克服。 首先,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国家将更加注重环保问题,国民的环保意识也将迅速提高,上光替代覆膜的步伐势必加快。从技术上讲,既环保又品质出众的上光机已面世,国内光油生产商在巨大的商机吸引下,也加快了解决耐折、耐磨性以及成本问题的进程,继而对上光工艺上的不足稍加改进,UV上光替代覆膜不再是遥远的事。 再者,UV上光还具有很多覆膜不具备的优势:①所用上光油固含量为100%,无溶剂挥发,既安全,又有利于环保。②干燥速度快,不受承印物种类限制,UV上光后的印品表面平整光亮,并且硬度高。③生产效率高,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250g/m2铜版纸上光与200g/m2铜版纸覆膜的综合成本几乎相当。这样,在同等成本的情况下,选用厚纸做封面,完全可以弥补上光在外观特性上的不足。④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在不断研究新技术,以促进我国UV上光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这将成为UV上光技术得以推广的最有力保障。 第三,国产上光设备已完全可以满足很挑剔的UV上光要求。贞亨利公司研制生产的YT1A1型对开单张纸上光机速度可达8000张/小时,可与高速机组式胶印机相匹配。既可进行局部/满版UV上光,也可进行局部/满版水性上光,还可进行单张纸柔版印刷。另外,该机在加工效果和对后工序的支持上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它采用柔印原理进行UV上光,配置的陶瓷网纹辊网线数在600线/英寸以上,能精确控制精细上光的光油传递量,可以克服传统辊式涂布上光机光油层涂布太厚、印品易折裂、无法烫印电化铝等难题。 我们相信,还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上光技术的研发队伍中来,极大地促进此技术的发展与推广。随着国人环保意识增强,UV上光、水性上光在出版行业将大有作为,UV上光替代覆膜终将变为现实。
|
上光战覆膜 |
1994 年前后,印刷界有一种推测,按照环保的要求,5 年后中国有 75% 的覆膜产品会被上光代替。因为从环保角度看,覆膜有两层污染,白色污染和覆膜胶污染。虽然现在出现了水性覆膜和 UV 覆膜,但毕竟还是将 BOPP 膜和纸张黏合在一起,无法进行纸张回收。而水性上光和 UV 上光之后的封面可以直接回收,无须再做任何处理。印后专家王淮珠认为:“现在我国造纸纤维素的来源 80% 是依靠回收废旧报纸,包括纸边、纸毛。如果我们大批量地采用覆膜材料,那么用后的废旧纸张,包括裁切下的纸边、纸毛等都无法回收,这样会给国家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这实际上是在破坏资源。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些单位因为裁切下带覆膜的纸边和纸毛,造纸厂不回收,因而无法处理,便自制一个烧炉将这些切下的纸边连同无覆膜的纸边一起烧掉。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又造成了第二次环境污染。”有消息称,从 2005 年开始,课本封面将由覆膜改为上光。一方面因为覆膜的成本高于上光的成本,另一方面就是环保的原因。 外单 环保偏爱上光 常用的上光方式有油性上光、水性上光和 UV 上光,从环保的角度看,水性和 UV 是符合趋势的。西班牙克罗莫公司致力于印刷化学品的研发已经有 60 年的历史,因看到了中国上光市场的巨大潜力,克罗莫公司在中国推出了自己的光油系列产品。该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 Sergi 向笔者介绍了上光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情况。欧洲对环保要求很高,无污染的水性上光和 UV 上光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尤其是食品包装、药品包装等领域,欧洲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不符合标准的覆膜和油性上光的存活空间已经非常小。 北京埃士博机械电子设备中心的总经理张国瑞在 1991 年接到新闻出版署 ( 现为新闻出版总署 ) 的任务开始研究 UV 上光,当时这种技术在北方还是空白,张国瑞表示, UV 上光主要因为港台的印刷商把国外的活拿到北京来做才兴起的。北京宝岛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是最早吃螃蟹的企业之一,当时是承印摩托罗拉的活件。正是因为国外的客户需要 UV 上光工艺,才使它流行开来。 一家北京印刷厂的老板深切地感受到了上光的逐渐走强之势。该厂主要承接用于出口的产品包装,几年前,三星公司在该厂的活件就由覆膜改为了上光。国外的活件,除了食品、药品及化妆品包装,即便那些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电子类产品,因为企业文化倡导环保并以此为荣,所以也要求采用上光这种无污染印刷方式。 国内 国情决定覆膜 在国内,上光的报价一般不超过覆膜的一半,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一些杂志和书籍已采用上光来装饰封面。但整体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北京一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透露,该社的图书封面 99% 仍采用覆膜,虽然也知道覆膜纸张很难回收不够环保,但无奈编辑们已经认可了将覆膜工艺作为封面装帧设计的首选方案。积重难返,这一惯性思维改变起来决非朝夕之功。 包装方面也依然没有多大的改观。比如酒类的产品,同一厂家销往国外的包装是上光,而销往国内的还是覆膜。张国瑞在分析这种情况时指出,政府应该加强对印刷和包装产品环保标准的制定。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他还提供了一种很新鲜的说法:中国的普通消费人群大多青睐亮丽的颜色和高反光的效果,认为这种包装才有档次,而西方人通常接受淡雅的灰色调。在国内,这种地域文化的差异使覆膜在审美层面上一直更具市场优势。 还有一个原因是劣质材料的使用误导了人们对上光的认识。拿 UV 光油来说,其成分之一光引发剂所用原料不好或生产工艺不到位,都会在上光后留下刺激性气味并使印品泛黄,所以人们并不感觉到上光的环保优势。而真正的优质光油上光后几乎没有气味,等到模切等后续工序开始时已经闻不到了。 Sergi 介绍,在欧洲,这种成熟的高档 UV 光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烟包等领域。除此之外,高质量的光油在印后加工阶段更显优势,比如克罗莫的 UV 光油,相比其他品牌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烫金性能稳定,所以在高档包装领域颇受欢迎。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国内如云南红塔等注重信誉的烟厂,普遍使用的都是国外高档上光材料。 包装印刷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市场的规范,国家会逐步重视印刷业的环保问题。上光的潜力会得到更大的发挥。但覆膜因为能增加纸张的厚度和韧性以及其良好的防水性,也不会彻底淡出市场。二者的角斗还将继续上演。
|
覆膜发展 |
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世界各国环保法规的实施,促使各行业向更环保的方向迈进。对于包装印刷业来讲,已逐步增加了许多卫生、环保、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和制约条件,特别是对食品包装印刷、书刊印刷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开发和应用无公害的、无污染的“绿色”材料和工艺势在必行。 作为印后精加工重要手段的覆膜工艺已带动了材料生产、设备制造、生产管理、科技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一直沿用的即涂膜技术及设备存在许多弊端,例如:涂胶溶剂中含苯,对生产现场操作人员和大气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并存在火灾隐患;产品中残留的有害物质对消费者的健康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低,手工操作多,生产效率低,能耗大;设备和耗材工艺水平低,致使产品质量极不稳定,易起泡、褶皱;覆膜材料质量低,光泽度、清晰度和色彩鲜艳度差。 在这样的背景下,预涂膜技术应运而生。预涂膜的采用,使得在对印品进行覆膜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性气体和物质,不污染环境。无毒、无味的环保特性决定其可以广泛用于书刊、食品、烟酒、药品的包装上,不会对消费者构成潜在的健康威胁;具有极强的黏结力;大幅度提升色彩饱和度和表面光泽度;在生产中不会产生气泡、褶皱、脱落等现象;简化生产工艺和进货渠道,排除胶、溶剂、稀料等辅料的使用和勾兑;无须烘干,节省能源,无火灾隐患。由此,无污染、可靠、方便的热熔胶及其制品日益表现出它的优越性。 从国际发达国家来看,预涂膜干式复合工艺取代传统即涂膜湿式复合工艺已成必然。 目前在我国,最大的预涂膜生产基地是北京康得新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该公司在2002年10月建成了我国第 一条年产6000吨的预涂膜生产线,其第二条预涂膜生产线也在2004年6月份投入生产,并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将生产规模扩大到10条生产线。另外,在广东地区也有一些小型的预涂膜生产厂家,虽然所占市场份额较小,但他们同样在为中国印刷业的环保事业默默地做着贡献。 “前途路漫漫,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创建印刷行业绿色的明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