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晨光科技 >> 文章 >> 创富实录 >> 正文  
  各行业财富分布比较         
各行业财富分布比较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20    更新时间:2006/11/17    文章录入:夏晶晶 ]
[注:本站登载的某些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肯定其真实性]

各行业财富分布比较


  如果从财富总额的行业分布看,中国与全球首富的差别则更显著。在中国仅房地产(23.9%)和制造业(17.2%)就占了400首富总财富的41.1%。而在全球首富排行中,零售业的首富拥有全球首富总财富的14.1%,软件与高科技业占11.2%,媒体与娱乐业则拥有10.33%。这些差别进一步证实,在中国到目前为止房地产和制造业是最主要的发财行业,但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成熟市场最好的创业致富机会则在"无形资产"、服务性行业。中国的76名房地产富豪共持有720亿资产,人均持有9.5亿。

寻找全球最富有的华商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这些内地以外华人财富形成的过程、财富分布和商业策略,给国内刚刚起步的民营经济以启示。

投向中国内地的海外资金中,包括大量的华人资本。在2003年对华投资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的实际投资额就分列第一、第六和第七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良好预期下,海外华商还将进一步加强在中国内地的投资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今年推出首份《新财富》华商100富人榜。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这些内地以外华人财富形成的过程、财富分布和商业策略,给国内刚刚起步的民营经济以启示。
  为此,我们根据拥有不低于2亿美元财富、属于3代华裔以内的标准,从超过800位内地以外世界知名华人企业家中遴选出了掌握财富最多的100人,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新财富》华商100富人榜。登上本榜的100名华人首富共拥有财富1300亿美元,接近中国GDP最高的广东省2002年的GDP总值(1425亿美元)。
  
  港台地区:华人财富的聚宝盆
  在本次《新财富》华商100富人榜的入选者中,台湾和香港是拥有华人富豪最多的两个地区,分别有2825位,一共占到总人数的53%。就财富数量而言,香港和台湾的富人分别占到华商100富人总财富的39.7%23.1%,是拥有最多华商富人的地区(图1)。
  台湾富人的迅速崛起,依赖于当地电子产业的兴盛。台湾电子产业的15位富人共拥有105.6亿美元的财富,在人数与财富总量上分别占台湾上榜富人的53%29%。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富豪最早的创业时间是在1971年(郑崇华1971年创办台达电子),其中也有4人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创业。在这些电子富豪中,有8位从事电子产品的代工,其中有3位将产品出货量做到了全球第一,还有一位做到了全球第二。
  台湾电子行业的首富郭台铭虽然没有在单一产品领域做到市场占有率第一,但由于其代工的产品跨度广,2002年营收近75亿美元,以收入论是世界上第五大专业制造服务商。由于迎合了欧美电子厂商将生产环节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的趋势,并充分发挥了中国内地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这些企业家的财富获得了长足增长。
  香港富豪是本次上榜富人中掌握财富最多的群体。香港前三大富豪李嘉诚、郭炳湘兄弟和李兆基,分列华商100富人榜的第一、二、四位,拥有的财富加起来占到了上榜富人总财富的近20%。他们都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香港地产市道低迷时进入这一行业,由于70年代末到1997年的近20年里,香港的楼价上涨了将近20倍,他们也因此成为巨富。在房地产行业取得成功的同时,这三大富豪还积极向其他领域拓展:李嘉诚1984年收购了香港电灯,进入电力行业;郭炳湘家族1981年收购九龙巴士,进入交通运输行业;李兆基则于1983年收购了香港煤气。这种情况表明,一部分华商在自己原有行业中创造了大量财富之后,便希望通过多元化策略来获得更大的发展。多元化的成功不仅能够回避风险,而且为这些首富们开辟了财富的新来源(参见《新财富》20032月号封面文章)。
  我们发现,这种多元化策略的结果反映在《新财富》华商100富人的行业分布中,产生富人和财富最多的是综合行业,分别占到总人数的27%和总财富的40.71%。我们同时发现,在今年《新财富》500富人的前100名中,虽然只有10人从事多元化经营,但他们掌握的327亿元财富同比上升了70%,比前100位富人总财富55%的上升幅度高出15个百分点。这证明了中国内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已经初见成效。
  
  房地产业 : 华人富豪的发动机
  在中国内地,最有钱的人大多来自房地产业,《新财富》500富人榜中的前100名富人中,有31人主业为房地产开发,其掌握的财富占到了100首富的29%强。
  在行业的分布上,《新财富》华商100富人《新财富》500富人的财富看似差距挺大,其实却有相同之处(图2)。在27位跨行业经营的华人富豪中,有12位的房地产收入在经营的所有行业中列前三位。以李嘉诚为例,2003年长江实业房地产的销售收入仍占到总营业额的90%。如果将这12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综合类华人富豪加上另外11位房地产业华人富豪,将占到华人富豪总人数的33%,基本上和国内的情况一致。
  
  金融业 : 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金融堪称成就华人富豪的第二大行业。这一行业的上榜富豪们以139.3亿美元的财富占华商100富人总财富的10.72%。而在中国内地,前100位富人中没有一位来自金融行业。
  政策上的限制是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19886月国务院发布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就明确提出:私营经济不得从事军工、金融业的生产经营。政府担心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出现。
  从20028月起,央行接连发布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中小商业银行的文件。截至目前,已有5家民营银行在审批中,其中包括李兴浩(本次排名第178位)占50%权益的南华银行、张锴雍(本次排名第188位)占18%股权的深圳民华银行。
  海外华人金融富豪的发展情况则与内地富人大相径庭。有意思的是,有些海外华商进入金融业的初衷也是为华人提供服务。成立于上世纪30年代并且催生了华人金融首富黄祖耀的大华银行就极具代表性。由于当时的新加坡、马来西亚银行业受到了英、美资本的控制,使得当地的华人企业很难得到贷款,1935年,黄祖耀的父亲黄庆昌便联合新、马两地侨商共同创办了大华银行。由于当地华人企业众多,大华银行业务发展迅速,至今已成为新加坡最大的银行。
  最近几年,华人银行兼并之风盛行,比如2001年大华银行兼并了华联银行,2002年国泰银行兼并了世华银行,富邦金控银行兼并了台北银行。这些银行并购案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全球金融一体化和银行业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银行希冀通过购并来达到优势互补、节约成本、扩大客户及拓展市场的目的。
  
  
  评选方法
  《新财富》根据候选人拥有的主要企业对其财富进行逐项评估。
  主要的评选方法是:对于华人富豪上市公司方面的财富,根据其拥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在20031231日的价格计算;对于非上市公司方面的财富,主要通过与其关联的上市公司公告或权威媒体的报道来计算。
  
  逝者
  邱德拔 40亿美元 良木集团
  邱德拔,祖籍福建,新加坡酒店业巨子,但其最大的财产却来源于渣打银行。1986年,为帮助渣打银行抵御英国劳埃德银行的收购,邱德拔投资渣打,并在整个90年代一直增持渣打银行的股票。去世前,邱拥有渣打13.8%的股权,是渣打最大的单一股东。邱德拔在新加坡的良木连锁酒店集团拥有当地最富盛名的良木公园(建于1900年)。20042月,邱德拔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86岁。
  
  温世仁 8.5亿美元 英业达集团
  温世仁,1948年生,台大电机研究所毕业。1971年,温世仁和林百里(本次排名第33位)共同研制出了台湾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80年,温入股英业达集团,成为常务董事。在50岁时,温世仁厌倦经商,与漫画家蔡志忠合办了明日工作室,发展文化事业。200312月,温世仁因中风病逝。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海外华商与中国企业互动互利
  龙登高/
  
  在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海外华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引进来时期,他们是内地最主要的外商投资来源 ;在走出去的新阶段,他们又与内地企业结伴开拓新市场。分享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海外华商本身也迅速成长,成就了不少小老板一跃而为世界级企业家的商界传奇。
  新世纪之初,海外华商的投资比例随着跨国公司涌入内地而有所下降,但他们仍是最重要的外商投资群体。如果说跨国公司投资谨慎,以品牌经营和规模化扩张为特点,那么华商中小企业则注重发挥低成本的优势,善以灵活快速抢占市场先机。跨国资本在投资时往往利用海外华商在内地的种种优势与基础,通过二者之间的产业链上下游或经销代理关系,进行各种合作以开拓市场。
  东南亚与港台地区的华商是投资中国内地的主要力量。即使在华人占总人口比例很低的部分东盟国家,华商资本也是民营资本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附表)。最近二十多年,随着新移民的增多,华商也在东南亚以外的地区崭露头角。在硅谷的创业高峰时,约有20%的企业由华商创建。在俄国、东欧及中东等地,近年淘金的中国商人也迅速增加,仅在俄国就有300多万人。这些新华商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时的重要外援。
  随着中国加入WTO并全面卷入经济全球化,企业与劳动力走出去已成为势所必然。走出去战略不仅仅是开拓国际商品市场,也包括借助各种金融工具到海外融资、劳动力参与人力资源的全球配置以及利用海外发达的服务体系获得国际信息、培养国际经营人才。这一战略的本质是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之下的全球化资源配置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这一进程中,海外华商网络将成为内地企业借助和参与的资源。
  不能忽视的是,海外华商与内地同文同种的表象背后,不仅存在着很大的制度差异,而且存在着相当大的文化差异。不同地区华商特别是土生华人的心态千差万别,更容易造成误会与冲突。但长远看,海外华商与内地企业在需求与特长上具有互补性与共存性,二者结合各自的比较优势,有望从国际分工与要素配置中实现利益最大化。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

创业投资和富人的诞生

  创业投资在加速创业企业成长的同时,也催生着一批新型富人。自1995年以来,至少有32人在创业投资的帮助下身家涨至2亿元以上。

户才和/

  尽管只有32人,占《新财富》500富人榜上榜总人数的6%,但这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富人群体。除了善于发现机会外,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创业过程中,都得到了创业投资(Venture Captial,简称VC)的支持。我们试图通过研究这些财富新贵们的创富经历,发掘一些可供创业者参照的商业摸式。
  
  VC青睐
  机会型创业者
  根据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的解释,机会型创业是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职业生涯中的一种选择;与之相对的是生存型创业,指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不得不作出的选择,必须藉此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谋求出路。
  GEM1999年由美国巴布森学院和英国伦敦商业学院发起成立、旨在每年评估创业活动率的国际性研究项目。在GEM研究的37个国家和地区中,2/3的创业者属于机会型创业,1/3属于生存型创业。而中国的创业活动正好相反。中国第一份创业观察报告GEM全球创业观察2002中国报告》显示,2002年,参与创业的中国人中,有60%属于生存型创业,只有40%属于机会型创业。
  但根据我们的研究,由VC催生的32位上榜富人当中,至少有30位属于机会型创业者。这个比例甚至要远远高于全球机会型创业的平均比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机会型创业者得到VC青睐的几率要大大高于生存型创业者。
  
  做自己的天使投资人
  天使投资人是创业早期最适宜进入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在美国大约活跃着200万的天使投资人,他们大都来源于富裕家庭的成员、大型企业管理高层、有过成功经历的创业者以及社会名流。
  在中国,受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和社会信用状况的限制,天使投资人还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人们对于富人第一桶金的关注,也就显得毫不为怪了。而一些富人对第一桶金积累方式的遮遮掩掩,更增加了人们的这种好奇。
  但是,通过对得到VC支持的32位上榜富人早期创业经历的研究,我们发现,其中的绝大多数最近一次开始创建企业时用的都是自己的钱。尽管从规模上看,他们投入的资本极其有限。
  从来源上看,这些创业者的投资有的是靠打工挣来的辛苦钱,比如丁磊创办网易时的50万元就是靠写程序赚到的。这一类型的代表还有薛村禾、吴鹰和朱骏等人。
  有些创业者的投资则是以前办企业赚来的。相对单纯的打工积累而言,这些二次、三次创业者在资本投入规模上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其投入基本上都在100万元以上。以二次创业的张向宁为例,200011月,张向宁创建VeryE(天下互联的前身)时投入的40万美元,就全部来自其从中国万网的套现所得。点击科技则是王志东继新天地、新浪之后的第三次创业。本期新财富500富人榜中的二次、三次创业者至少还包括3721的周鸿、阿里巴巴的马云、飞博创的孙景春和王敏。
  同时,中国股市也是一些炒股高手攫取第一桶金的场所。1994年入市的马化腾最精彩的一单是将10万元炒到70万元,这为其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盛大网络的创始人陈天桥同样是一个炒股高手,单从“5.19”行情中,他就赚了50万元。
  做自己的天使投资人,对于创业者而言至少有一个好处:能够长期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创业者对于企业发展方向和节奏的掌握往往比所谓的职业经理人要好。当当网上书店的创始人兼联合总裁俞渝认为,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往往自己就可以独立创业;另一方面,在美国这样市场经济体系已经成型的国家,游戏规则比较完善,职业经理人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反观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则充满了变数,这就要求创业者必须具备采取策略行动的基础保持对企业的控制。
  事实上,中美的国情差异也可以为另一个问题提供解释:为什么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创业者在企业成立3年之后已经不在主要管理高层之列,而中国成功企业的创业者至今大都仍然在位
  不过在中国的创业者身边,也不难发现一些天使投资人的身影。比如,张朝阳的老师尼葛洛庞帝教授和MIT斯隆商学院的爱德华·罗伯特教授。同为海龟的邵亦波和唐越创业初期拿到的第一笔钱中,也有一部分是天使投资。李一男创建港湾网络5000万元中,除了李本人离开华为时分得的1000多万元以外,也包括了一些天使投资。
  尚阳科技则代表了VC参与创业企业的另外一种模式。20028月,时任网通COO的郑昌幸与华登国际创始人陈立武就创立一间通讯公司一拍即合后,组建尚阳科技的工作就顺着两条线展开了,一方面寻找管理团队并完善商业模型,另外一方面,在华登国际的牵头下寻找更多的投资者。去年2月,投资额达5800万美元的尚阳科技在上海紫竹工业园注册成立。
  但是,即使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这样的例子也并不多见。很多VC更喜欢在看到一些业绩证明之后才进行投资。飞博创2003年实现的业绩是2002年的3倍多,这是我们在一年多的考察后决定投资飞博创的关键。集富创业投资(JAFCO)常务董事兼北亚主管陈镇洪这样告诉记者。
  
  VC改变富人构成
  从整体上来看,VC们向32位上榜富人所在的23家企业总共投入了7.9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获得的创业投资额为3500万美元(图13)。
  中国获得创业投资最多的两家企业UT斯达康、阿里巴巴,都和软库(Softbank)有关。到20003月,UT斯达康在NASDAQ上市前,孙正义的Softbank一共投资了1.6亿美元。这是Softbank在中国最大的一笔投资,同时也使UT斯达康成为了获得创业资本最多的企业。Softbank还和其他投资者一道累计向阿里巴巴投入了1.12亿美元。
  这23家企业当中,腾讯仅获得220万美元的创业投资,数量最少,还不到阿里巴巴的1/50。不过,不管投资数额的大小,VC的介入正在改变中国富人的构成。自1995年以来,这些VC至少催生了32位身家在2亿以上的新型富人。
  根据我们的统计,VC催生的这批富人平均年龄仅为39岁,比《新财富》500富人的平均年龄46岁整整小了7岁。这批富人中,年龄最大的陆弘亮今年也不过50岁,其中最年轻的邵亦波今年才31岁(图4)。
  这些平均身家达1亿美元的财富新贵不仅仅构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富人群体,事实上,他们也是中国透明度最高的富人群体。和中国传统商人普遍的低调做法不同的是,这些财富新贵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传媒人眼中的明星,他们的创富路径往往为后来者不断研究与模仿。
  事实上,这些创业者的第一桶金平均只有20万美元,到目前为止,他们最近一次创业的平均时间只有6年(图6),换句话说,这些创业者们在6年中的身家平均上涨了500倍!
  
  身价、纸面财富与变现的可能
  我们不难发现,在本次富人榜的新贵身上,其实存在着3种不同形式的财富:以股权为代表的身价、以上市公司股票为代表的纸面财富和以现金为代表的最符合传统定义的财富。
  点击科技的王志东、尚阳科技的郑昌幸和光桥科技的黄钢可能是一群比较特别的富人。这些人之所以能够登上本次富人榜,并不在于他们手里有多少钱或者有多少可以用来公开交易的股票,而在于他们的身价,这在VC投资其创办的企业时就已经得到了确认。例如,富达国际最初希望向点击科技投资2600万美元,但被三次创业的王志东砍到了1300万美元。从交易的角度来说,这些创业者以股权为标签的身价也很容易得到某种形式的变现。
  至于像盛大网络、腾讯、百度、港湾网络、e龙公司、第九城市、阿里巴巴这样正在积极寻求上市的公司,相信人们不久就可以直接用股价而不是抽象的身价来衡量其创业者的财富。
  相对而言,把拥有网易、SohuUT斯达康、金蝶、携程、新浪等上市公司大量股票的丁磊、张朝阳、吴鹰、徐少春、沈南鹏、茅道临等人列入富人榜,不会有太多的人持怀疑态度,尽管这些纸上富贵者在榜上的位置会随着股价的变化而移动。
  随着eBay收购美国易趣公司的全部剩余股权、雅虎收购香港3721以及新浪收购网兴等现金交易金额超过1亿美元并购的发生,邵亦波、周鸿等人将最有可能率先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富人。


集富制造富人集体

  进入中国两年,至少推进了5位身价过亿的富人诞生。集富正在试图向人们诠释VC在造富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户才和/文 王凡/摄影
  随着37211.2亿美元的价格被雅虎公司收购,3721总裁周鸿首次进入了《新财富》500富人榜。周鸿也是集富创业投资(JAFCO)进入中国两年来催生的5位身价过亿的富人之一。从年均催生富豪的速度来看,集富在所有活跃中国市场的创业投资机构(VC)中名列榜首,其作为日本第一大创业投资机构的本色正逐渐显现。
  
  日本VC龙头
  集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前身—Nomura/JAFCO亚洲投资有限公司,1990年由野村证券(Nomura)和日本集富株式会社合资组建,及至1999年由集富株式会社完全控股。至今,集富创业投资的常务董事兼北亚主管陈镇洪,仍习惯地称自己所在的公司为集富亚洲。
  目前,集富亚洲共管理7只投资基金,其资本总量超过了7.5亿美元。20011月,集富亚洲募集成立了旗下的第7只基金规模为1.78亿美元的集富创业亚洲科技基金。目前,集富亚洲正在募集的规模为1亿美元的第二只科技基金,也已完成了近一半的募资任务。
  与大多数美国创业投资99%的资本来源于养老金等纯粹财务投资者不同,集富创业亚洲科技基金的一半资金来自集富株式会社本身,还有1/4来自日本相关的金融机构,而像日立这样的产业公司则提供了另外1/4的资本。
  集富株式会社于20011月在东京交易所上市,目前其市值约为40亿美元。在日本,集富是创业投资界的龙头老大:日本上市的中、小公司中,有1/3接受过集富的投资。
  拥有独立的VA(增值服务)部门,是集富区别于大多数VC的一大显著特征。大多数VC主要是在战略层面,比如制定商业策略、组建管理团队、资本运作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但集富通过VA部门还能够为企业提供运营层面,尤其是市场运营方面的支持。
  集富的VA部门旗下共有2个团队,分别针对美洲和亚洲市场,负责向被投资的企业提供合作平台,尤其是为这些企业提供与日本公司交流合作的机会。集富要求VA部门每年为创业企业增加2003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同时,对于VA部门的激励机制也和增收任务的完成情况相挂钩。
  3721就曾通过集富寻找在海外的销售代理与合作伙伴。期间,负责牵线搭桥的正是集富的VA部门。
  
  五千万美元造就5名亿万富翁
  集富系统进入中国内地,始于2001年底。在其规模达1亿美元的中国投资计划中,资讯科技、无线通讯、半导体设计、互联网软件是4个主要流向。拥有网络实名技术并提供中文关键词搜索服务的北京因特国风网络软件科技公司(即3721)正是这个计划的第一个受益者。
  3721得以和集富合作还缘于一家名为AccessPort Inc的公司。AccessPort Inc3721在日本投资的一家企业。集富正是在与AccessPort Inc的接触中,对网络实名产生了兴趣,并追根溯源找到了37212002年初,集富对3721一次性投入股权资本400万美元,成为其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及第二大股东。
  从理念上来讲,投资3721这样很中国的本土企业正好与集富所信奉的投资策略一脉相承。一般而言,集富不会投资那些纯粹概念型的公司,它重视对公司商业模式、核心技术方面的考察,所以倾向于投资中关村那些很土、很踏实的企业。这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一种现象:在互联网狂热时代,集富没有投资一家概念企业,在互联网低潮之际,集富却看似突然出手阔绰。
  今年3月底,集富又完成了在中国的第12项也是最新的投资项目牵头向飞博创投资1000万美元。2000年底成立的飞博创,是近年在光通信行业快速窜升的光模块制造商。自2002年第4季度以来,该公司已经连续6个季度盈利。
  截至目前,集富已向包括北京艾德斯科技(ODYSYS)、深圳宇龙通信、深圳国人通信在内的12家中国科技企业投入了大约5000多万美元。其中,除周鸿外,至少还有4位创业者身家已经过亿。
  集富的投资也随之增值。在对3721的投资中,集富的收益约为最初投入的5倍左右。分两次收账后,它将成功退出3721。这也是集富创业亚洲科技基金在中国内地高科技领域的第一个成功案例。
  集富把中国看作是亚洲最重要的市场。陈镇洪透露,集富计划每年在中国投资56个项目,每个项目的投资额度为300500万美元。如果遇到资金需求比较大的优质企业,我们将会联合Acer、联创等策略具有13年投资经验的伙伴一道进行投资。但在单个项目上,集富的投资规模不会有比较大的突破。在陈镇洪看来,这是集富稳健的风格使然。
  
  本土化优势
  集富的成功要素中,创投队伍的本土化是关键。陈镇洪认为,集富美国的成功也源于此。
  集富美国在硅谷很有名气。在美国排名前10位的创业投资公司当中,集富是惟一来自美国本土之外的VC1996年,集富在美国的投资队伍就完成了本土化转变。1996年以后,除了帮助做增值服务的几个日本人外,集富在美国的投资队伍当中已经没有一个日本人。
  2000年,集富集团开始考虑在全球实现本土化战略,把美国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亚洲。作为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的第一步,200011月,集富公司通过猎头公司找到了时任苏伊士亚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的陈镇洪。此前,陈镇洪在大中华区成功运作了润迅国际(中国/香港)、宝姿时装(中国)及明基电通等创业投资项目。考虑了7个月之后,陈镇洪答应担任集富北亚主管。
  接下来,陈镇洪和另两个人组成了集富的亚洲投资委员会。这个投资委员会拥有最后的投资决策权。而目前绝大多数跨国VC,即使已经在中国设立了办事机构,要想投资一个项目也还必须等待来自美国或者欧洲总部的批准。
  目前,集富在中国区的投资团队由6个人组成,其中5个是中国人,还有1个是技术很好的新加坡人。为了更好地贴近大中国区这块市场,200210月,集富亚洲在中关村成立了集富亚洲北京办事处。
  集富的这种本土化优势在投资飞博创时得到了体现。在飞博创4月初宣布完成的1000万美元第二轮融资中,集富担任了领投。我们非常感谢集富能够做领投,从而使我们顺利完成融资。飞博创CEO兼总裁徐立表示。由于Apax Partners是第一次投资中国企业,而另外一家国际财团不愿出面,因此谁能出面牵头就成了飞博创此轮融资的关键。
  对于集富来讲,投资飞博创也意味着在催生优秀企业和富人的道路上至少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通信业在开放的边缘淘金

  在垄断格局未完全打破之前,民企只能通过跻身手机生产、小灵通话机制造等部分行业,分享通信产业的高利润。

杨义灿/

  近年来,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持续保持在23倍于GDP增速的水平。其中,电信行业的快速成长不仅为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贡献良多,也吸引了众多民营企业家投身其中,在已开放的部分行业中淘金。
  
  民企曲线杀入手机业
  2003年,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充分发挥价格低、性价比高、服务好、消化吸收快的比较优势,迅速崛起。全年国产品牌GSM手机生产4830万部,销售4732.9万部,分别占手机总产量和总销量的30.1%29.5%,占国内市场销售55.5%,比2002年提高了15.5个百分点。波导、TCL、康佳3家企业进入了行业产销前十名,产、销总量分别占全部国产手机企业的56.6%56.3%,它们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更达到31.6%。宁波波导的手机国内销售量已超过全部外资企业,跃居全行业第一。
  随着国产品牌手机的崛起,手机生产企业的市场格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独资、合资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77.5%下降为69.9%,而国产品牌手机从22.55%上升到目前的30.1%
  面对快速增长的手机市场,一批民营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绕过信息产业部的牌照政策壁垒,也纷纷杀入其中。如惠州侨兴集团通过收购中电通信65%的股权,进入这一行业。此外,金正、奥克斯、小天鹅(斯威特集团控股)等企业近期也先后宣布进入手机业。
  
  UT斯达康与小灵通并肩成长
  2003年,小灵通市场的高速成长无疑是通信业的又一个亮点。小灵通问世之初,曾令监管部门头疼,在一年之内三次叫停又恢复。但小灵通还是高举单向收费的大旗,其发展速度异乎寻常地猛烈。
  2003年,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各生产厂商的共同努力下,小灵通先后攻克广州、北京、上海三大城市,打破了信息产业部限其只能在边远地区发展的规定。截至2003年底,小灵通用户已达到3500万(见附图),一举成就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更具意义的是,2003年度,小灵通新增用户达到2300万,而中国移动用户仅为2100万,中国联通的GSM用户为1200万,CDMA用户为1100万。从这个角度讲,小灵通已成为2003年度中国移动通信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伴随着小灵通的迅猛发展,UT斯达康连续14个季度达到分析师的业绩预期,在过去的一年里,股价翻了3倍,市值超过40亿美元,成为纳斯达克市场上最受投资者追捧的对象,并被《福布斯》评为“2003年度全球25名成长最快IT企业UT斯达康的创始人吴鹰更是风光无限,连续两年登上新财富富人榜
   随着3G步伐的逼近,UT斯达康也在悄悄为3G的到来铺路。20033月,其斥资1亿美元收购了3COM子公司CommWorks的部分资产,换来与UT斯达康互补的电信系统产品,并获得其拥有的CDMA2000的大量专利。与此同时,UT斯达康与大唐电信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TDSCDMA系统设备,推动TDSCDMA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UT斯达康还自行研发WCDMA端到端产品,并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实验网。可以说,UT斯达康在3G3个标准中都布下了棋子。此外,UT斯达康还专门成立了一个3G委员会,由陆宏亮、吴鹰、周韶宁、黄晓庆等公司高层组成,每两个月开一次会,讨论公司3G业务的最新进展和重大策略的制订。
  
  光纤产能过剩
  企业开工不足
  光纤产业链包括光纤预制棒制造、光纤拉丝、光缆制成等一系列加工、组装行业。
  在光纤生产行业,由于发达国家的骨干网基本建完,而且目前正在消化2000年网络泡沫破裂后留下的光通信产品,近年国际光纤市场整体上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2003年,虽然我国光纤需求量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日本,但由于国内产能过大,同时大量的国外光纤产品涌入中国市场,造成国内光纤市场依然严重供求失衡,光纤企业竞争异常激烈。此外,由于光纤产业退出时沉淀成本较高的产业特性又阻碍了其产能的下降,因此国内光纤企业的发展更多依赖于市场的扩张。
  国内光缆厂商中,规模比较大的有长飞、亨通、汇源等10余家,位列市场前3名的厂商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其中长飞是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在1000万芯公里以上。我国光缆企业目前的年生产能力超过了3000万芯公里,生产能力是需求的34倍,在韩、美、日光缆大量低价进口的情况下,整个国内光缆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国内厂商的开工率一般都在50%以下。
  在特种光缆方面,由于其收益率约达普通电信光缆的3倍左右,因此,在电信光缆因供大于求而发展缓慢时,普通光缆企业纷纷转向这一领域。据悉,2002年特种光缆生产厂家只有两、三家,到2003年已达8家,而且进入者还在增加。由于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而产能激增导致市场竞争加剧,2003年,虽然国内需求有所上升,但特种光缆价格持续下跌,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整体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没有明显的提高。
  未来几年,随着多网竞争态势的形成,光纤应用将从干线网向接入网转移,国内市场对光纤光缆的需求也会成倍地增加,这一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成长期。
  作者供职于东吴证券
  
  
  
  通讯及通讯设备
  
  22 王传福
  32.7 亿元
  比亚迪
  男 38
  出生于安徽无为
  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本科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硕士
  公司总部:广东深圳
  主要行业:充电电池、汽车制造
  行业地位: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
  上市公司:比亚迪(1211.HK),
   20027IPO
  20031月,全无汽车生产经验的比亚迪以2.96亿元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权,消息宣布后,比亚迪的股价连跌3天,由18港元跌至12港元。但基金经理们的苦口婆心、各路媒体的普遍质疑都没有让王传福改变决定。同年8月,王宣布投资20亿元,在西安建立年产电动汽车20万辆、零部件10万套的生产基地。目前,比亚迪的股价已回涨至近30港元。
  57 霍东龄
  20 亿元
  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男 47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通信学
  公司总部:广东广州 主要行业:通信设备
  上市公司:京信通信(2342.HK),
   20037IPO
  20042月,京信通信完成配售股份后,霍东龄持股比例由57.83%降至54.58%,但仍为绝对控股股东。京信通信主要经营转发器、天线及射频无源器件等无线覆盖产品,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是其最大的客户,两者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了50%。京信通信由霍东龄与张跃军(本排行榜第301位)于1997年共同创办,霍在此之前主要从事电讯及电子设备和零件的贸易。
  
  92 王建沂
  14.9 亿元
  杭州富通集团
  男 41 出生于浙江杭州 大学
  公司总部:浙江杭州 主要行业:光缆、光纤
  行业地位:全国电子百强企业
  2003年,富通集团为第一大股东与日本昭和电线电缆株式会社的合资公司富通昭和,由于名称中的昭和二字,在准备上市时遭到投资者联合声讨,导致上市计划搁浅。富通集团主要生产通信光缆、光纤等传输通信产品和相关解决方案,由曾是富阳电信普通职员的王建沂于1994年创办,后于2000年改制为民企,王及其妻各占90%10%的股份。
  
  93 陈健
  14.6 亿元
  聚友集团
  男 42
  武汉工学院
  公司总部:广东深圳
  主要行业:网络通讯、投资
  上市公司:聚友网络(000693),
   19931IPO
  20042月,聚友网络以1219万元的权利金收购了聚友集团于200312月引进的韩国网络游戏《神话》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代理经营权,导致股价接连涨停,两个月内的涨幅超过一倍。
  151 顾云奎家族
  10.3亿元
  永鼎集团
  男 67 出生于江苏 大专
  公司总部:江苏吴江
  主要行业:电缆、光缆
  行业地位:中国最大的通讯电缆、光缆生产商之一
  上市公司:永鼎光缆(600105),
   19979IPO
  2003年,永鼎光缆变更了配股募集的13657万元资金的投向,转向收购宜昌明源科技公司75.14%的股权,藉此进入海底电缆、电力电缆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领域。同年,永鼎光缆还出资9500万元投资组建了苏州永鼎投资有限公司,并以680万元收购了苏州鼎欣房地产公司的85%股权。
  
  178 吴瑞林
  9 亿元
  侨兴集团
  男 52
  公司总部:广东惠州
  主要行业:电话机、手机
  上市公司:侨兴环球(NasdaqXING),1999IPO
  行业地位:中国第二大固定电话生产厂商
  20043月底,只上过五年小学的吴瑞林宣布,将联合海外手机芯片研发企业开发 GSM 终端核心芯片,进军移动通信终端核心技术领域。此外,在移动通信终端制造方面,侨兴环球通过其2002年以3.2亿元价格从天津泰达和中国电子集团手中买下的中电通信运作;营销网络则由旗下的惠州加利利通信有限公司搭建。
  
  201 吴鹰
  7.7 亿元
  UT斯达康
  男 45 出生于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通讯专业学士
  美国新泽西州理工学院 硕士
  公司总部:北京 主要行业:通讯设备
  行业地位:中国小灵通最大的系统设备供应商
  上市公司:UT斯达康(Nasdaq:UTSI),20003IPO
  2003年小灵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继解禁,9月底吴鹰拿到了浙江电信2700万美元的合同。目前,UT斯达康已占据3000万小灵通用户市场的60%份额。随着国内市场日趋饱和,吴鹰开始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相继在越南、孟加拉、印度等国开通无线市话系统。另外,吴鹰正在积极通过并购等手段走向国际化和多元化,其目标是要实现从小灵通到3G的平滑过渡。
  
  204 陆弘亮
  7.6 亿元
  UT斯达康
  男 50岁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公司总部:北京 公司行业:通讯设备
  行业地位:中国小灵通最大的系统设备供应商
  上市公司:UT斯达康(Nasdaq:UTSI),20003IPO
  陆弘亮毕业后就加入了孙正义的软件公司。1991年陆离职创办了UNITECH公司,到中国生产、销售新型电信设备。1995UNITECH和斯达康合并成立了UT斯达康。陆弘亮目前是UT斯达康的CEO,持有UT斯达康2.62%的股份。
  
  214 夏佐全
  7.2 亿元
  比亚迪
  男 41 出生于湖北 北京科技大学
  公司总部:广东深圳 主要行业:通讯及设备
  行业地位:中国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
  上市公司:比亚迪(1211.HK),
   20027IPO
  1995年,夏佐全与王传福(本排行榜第22位)、吕向阳(本排行榜第29位)一起创立了比亚迪,为比亚迪的第三大股东。
  
  218 李一男
  7.0 亿元
  港湾网络
  男 34 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毕业
  公司总部:北京 主要公司:港湾网络
  主要行业:网络产品
  27岁即当上华为副总裁并曾经担任华为技术副董事长的港湾网络创始人李一男的作风和任正非一脉相承。李一男不会以美国的方式给创业投资家们讲故事,但他纯粹的中国方式也能打动这些VC。虽然前后两次总共向港湾网络投资达6100万美元的华平和龙科表示其看中的是港湾网络的创业团队,但很多人都认为华平投资的就是李一男本人。
  
  228 严晓群
  6.7 亿元
  南京斯威特集团
  男 38
  公司总部:南京
  主要行业:集成电路、通信设备、电力设备、房地产
  上市公司:上海科技(600608),20015月收购;中国纺机(600610A/900906B),200212月收购;小天鹅(600418),20043月收购
  为最大限度地吸引优秀人才,严晓群在2004年斯威特集团经济工作会议上主动提出将其持有的40%股份分给旗下四大管理总部,并将再拿出30%来进行赠股。对2004年的发展,严要求旗下公司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融入世界商圈,另一方面要把国企重组作为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途径和重要方式。

  233 蒋锡培家族
  6.6 亿元
  江苏远东集团
  男 41 出生于江苏无锡 硕士
  公司总部:江苏宜兴 主要行业:电缆、医药
  行业地位:中国最大的电缆企业
  上市公司:青海三普(600869),
   200211月收购
  为了引入新股东在医药方面的研发优势,2004年初蒋锡培把每股3.32元买进的2796万股(占总股本23.3%三普药业股权以每股1.25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上海创实业有限公司。转让后,上海创成为三普药业第二大股东。上海创成立于200312月,注册资本为7000万元,由夏咸亮(出资6300万元,占90%)、罗荣珍(出资700万元,占10%)两个自然人共同出资创办。
  
  235 何燕
  6.5 亿元
  成都国腾通讯集团
  女 43 出生于四川成都 南京邮电大学
  公司总部:四川成都
  主要行业:电信设备
  行业地位:中国最大的IC卡电话机生产商
  上市公司:旭光股份(600353),
   200211IPO
  
  253 郑昌幸
  6 亿元
  尚阳科技
  男 41岁 中山大学理学硕士
  公司总部:北京 主要行业:IT(电信)
  商业策略:把有用的新技术都拿来,
   糅合后再卖出去
  在中国电信界,郑昌幸并不是一个让人陌生的名字。和田溯宁一起创办中国网通并位列COO的郑昌幸在网通时就看到了成立像尚阳科技这样的一家公司的需求。2002年夏天,郑碰到了华登国际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陈立武,双方的想法不谋而合,随即以华登为首的国际投资人向尚阳投入了5800万美元。投资者们的希望是:在5年之内,尚阳科技能成为中国最大的通讯设备提供商,虽然尚阳本身并不生产设备。
  
  279 张德生
  5.4 亿元
  浙江万马集团
  男 出生于浙江临安
  公司总部:浙江杭州 主要行业:电缆、光缆
  行业地位:中国最大的电力电缆生产商之一
  
  301 张跃军
  5 亿元
  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男 45
  华南工学院无线工程学学士
  公司总部:广东广州 主要行业:通信设备
  上市公司:京信通信(2342.HK),
   20037IPO
  张跃军与霍东龄(本排行榜第57位)一起创办了京信通信系统。在此之前,张在深圳一家合资公司担任副首席工程师。
  
  331 杨龙忠
  4.6 亿元
  比亚迪
  男 39 出生于江西德兴
  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学士
  公司总部:广东深圳
  主要行业:充电电池、汽车制造
  行业地位: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
   充电电池制造商
  上市公司:比亚迪(1211.HK),
   20027IPO
  杨龙忠持有比亚迪3.84%的股份。杨目前担任比亚迪副总经理,主管客户开发和产品营销,此前杨曾在江西钢业公司德兴铜矿和深圳比格电池公司任职。
  
  352 邵关根
  4.2 亿元
  浙江华达集团
  男 出生于浙江
  公司总部:浙江杭州
  主要行业:通信光缆、电缆
  浙江华达目前年产电缆已达600万公里。1993年邵关根创建杭州富阳华达电缆厂,当年即完成2000万元产值,1997年华达完成民营化进程。
  
  360 王滨
  4 亿元
  深圳网兴科技
  前第1大股东兼法定代表人
  20042月,新浪以首付1790万美元、最高总价格可能达到1.25亿美元的天价,并购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短信服务商网兴科技。与网兴同样低调的是在此次并购前持有网兴科技35.64%股份的第一大股东王滨。网兴联手国内32家省级人才交流中心,通过短信为求职者提供信息服务。目前,网兴拥有200万付费用户,2003年营收达到1050万美元,净利润为440万美元。
  
  376 陈建龙
  3.7 亿元
  华伦集团
  男 41 出生于浙江富阳 大专
  公司总部:浙江富阳 主要行业:光纤、光缆
  上市公司:四川金顶(600678),
   200310月收购
  华伦集团由陈建龙、何香妹夫妇于199711月共同出资组建,目前自然人陈建龙、何香妹、戚忠分别持有其50%35%15%的股权。截至2003930日,华伦集团拥有总资产达6.92亿元、净资产3.51亿元。
  
  376 林万强
  3.7 亿元
  华翔微电
  男 49 出生于福建
  公司总部:福建福清 主要行业:印制线路板
  上市公司:华翔微电(1195.HK),20015IPO200212月转至主板
  
  384 郑保忠
  3.6 亿元
  河北宝丰集团
  男 51 初中
  公司总部:河北河间 主要行业:电缆
  郑保忠1983年创办河间市通讯电缆厂,1992年与沈阳电缆二厂联营扩大了生产规模,1994年与香港公司合资成立宝丰线缆有限公司。目前宝丰集团是世界电缆协会中惟一的中国企业。
  
  398 秦树明
  3.5 亿元
  河北新华线缆集团
  男
  公司总部:河北河间 主要行业:电缆
  秦树明的新华线缆目前年产值30多亿元。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秦树明先后引进诺基亚电缆生产线、西门子检测设备和俄罗斯的电子加速器,使集团站在了国内同行的前列。秦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437 黄钢
  3 亿元
  光桥科技
  男 48 博士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光通信
  
  437 许健
  3 亿元
  光桥科技
  男 48
  20008月,在朗讯任职的许健与朗讯光网络部的同事黄钢一起离开了朗讯,共同创建了光桥科技。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光桥实现了1700万美元销售额。在光通信泡沫时期创造的如此业绩使得光桥先后两次成功获得了总额为3700万美元的创业投资。
  
  437 孙景春
  3 亿元
  飞博创 中电赛龙
  男 42
  公司总部:广东深圳
  主要行业:光通信
  行业地位:中国电信和数据网络
   产品领域的前3
  商业策略:采取一对一销售的模式,不大张旗鼓进行市场宣传
  
  437 王敏
  3 亿元
  飞博创
  男 44
  飞博创公司成立于2001年年初,完全采用创业投资的形式和运营机制创立,主要创始人分别具有电信和数据网络产品领域生产、销售、研发的丰富经验。飞博创公司依靠创始人投入的种子资金顺利启动并成功研发出了第一批产品。飞博创先后于20026 月和20043月完成了第1轮和第2轮融资。
  
  437 张胜飞
  3 亿元
  上海胜华电缆集团
  男 40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电缆
  行业地位:中国线缆制造商第20
  张胜飞1998年将上海海新电缆厂转制,2002年在此基础上组建上海胜华电缆集团,主要生产基地在温州和浦东南汇工业园。2003年胜华电缆实现产值6.6亿元。
  
  496 王柏兴
  2.4 亿元
  江苏中利光电集团
  男
  公司总部:江苏常熟 主要行业:电缆

  • 上一篇文章: 重庆妹一个灵感搞化工竟然赚千万!

  • 下一篇文章: 钢铁民企7%的收入贡献了19%的利润
  •    
    [注:标题搜索比内容搜索快]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轨道钢承重计算公式及应用[109]

  • 【选型】如何为变频器选取阻值…[82]

  • AIS2023参展厂商名录[343]

  • AGV综合选型[170]

  • APIE 2023第4届亚太国际智能装…[13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外媒: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305]

  • 中国反伪科学运动背后的CIA黑手…[494]

  • [转载]袁隆平真言:中国最大的…[667]

  • 台专家:当年我们造IDF时 大陆…[572]

  • 旅日华人:中国严重误判日本民…[577]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晨光科技        站长:璀璨星辰        页面执行时间:453.13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