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最值得关注的武器——3D打印手枪强势登场 本文由弹弹党原创,专供腾讯军事频道(http://mil.qq.com/)使用,谢绝转载。 ![src=UploadFiles/201399123023911.jpg]() 暮色中的科迪·威尔逊和他设计的新“解放者”3D打印手枪。作为“分布式防御”组织的创始人,这名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法学专业学生近来已经多次成为《福布斯》和《纽约时报》等知名媒体的头条。 2013年5月4日,一个平淡无奇的炎热下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一处乡间私人靶场中,传出了一声枪响。这一枪绝非平淡无奇,甚至将来有可能载入史册,因为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支全3D打印手枪正式试射成功。 这次试射是一个名为“分布式防御”(Defense Distributed)的民间非营利团体的系列试验之一。团体的创始人,也是这次试验的亲身参与者——科迪・威尔逊(Cody Wilson),近年来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试验和推广利用3D打印技术来制造枪械及其零部件。这次试射的手枪全部16个零件中,除击针外全部为塑料材质,而且是由“3D打印机”制作完成。 去年年底,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曾刊登了一篇名为《今日未来武器》的文章,文中提出2013年最值得关注的武器,应首推3D打印枪。随后的事实证明,这篇文章很有预见性。3D打印枪并不仅仅只是枪械制造本身的革命,全塑料枪支的逐步实用化以及其制造技术与普通生产工具、互联网络的深度融合,使得它可以很容易绕开现实社会中为防止枪支滥用而设置的种种“门槛”——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和一台“3D打印机”,利用网上下载的数据模型文件和常见的塑料,只需几个小时就可以造出一支可以致人死地的枪支,这种可能性已经引发了对相关技术的新一轮激烈争议。 “无所不能”的3D打印 在讨论3D打印枪之前,首先要来了解一些有关3D打印技术的基本知识。 3D打印是近年来全球制造业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被认为是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数字化制造关键工艺之一。运用这一技术进行生产时,先通过计算机设计出立体的产品样式即“建模”,然后通过俗称“3D打印机”的专用定型设备,以液化、粉末化、丝化的固体材料,通过涂覆、烧结等方式,来逐层“打印”出产品。 3D打印最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的主要实现形式。传统的产品成型技术,均为“去除制造”,即在整块原材料基础上,使用切割、磨削、腐蚀、熔融等办式,去除多余部分而得到所需产品,有的还要以拼装、焊接等方法再行组合,才能得到最终产品,既便最先进的数控机床(CNC)也是如此。而“增材制造”与之截然相反,通过计算机的帮助,将任意形状产品的立体设计分解为一系列二维平面的组合,通过以专用设备逐层“叠加”材料的方式直接生成最终产品,而无须其他工序,因此制造时间只有传统工艺的十分之一,费用减少到三分之一以下。 3D打印的发展融合了多个学科领域的尖端技术,重点是信息技术、精密机械技术和材料科学。其中,信息技术主要是制作产品的三维数字模型,使“3D打印机”能够自动分析打印工序,控制打印器材的运动;精密机械技术着眼于提高“3D打印机”的精准程度和稳定性;材料科学重在研究适用于3D打印的特殊材料,包括塑料、金属和陶瓷,既要能液化、粉末化或丝化,在打印过程中又能够重新结合,并且成品具有合格的物理、化学性质。
![src=UploadFiles/201399123149760.jpg]() 新“解放者”包括枪管在内,几乎全部是使用这种塑料制造的。这种称为ABS的塑料,是世界上最常用的五大合成树脂之一。 3D打印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工业设计制造,比如概念设计、原型制作、模具设计和功能验证等等。假设要为某种新枪设计塑料护木,虽然运用CNC技术,不需要先加工毛坯,直接设计出3D图纸,就可以制出模具,然后用模具注塑出样品,而“3D打印机”更加直接,从图纸到实物之间只需一步,无需制模过程,设计程序得以大幅度简化。而且3D打印特别适合生产形状复杂、尺寸细微、性能特殊或小批量的产品,因此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领域特别是某些零件数量多、性能要求高、需要反复测试的产品上多有应用。3D打印除了有速度上的优势外,一些特殊形状产品可以直接加工而不必考虑装配工艺,有利于简化产品设计,攻克一些原本无法回避的技术难关。
![src=UploadFiles/20139912336162.jpg]()
世界上第一支能够发射实弹的3D打印手枪——新“解放者”。旁边是该枪发射的.380ACP手枪弹,又称9×17毫米手枪弹或勃朗宁短弹,是一种威力较低的枪弹,最大膛压148兆帕,枪口动能270-275焦耳,分别只有9毫米贝拉巴鲁姆手枪弹的63%和52%左右。
![src=UploadFiles/201399123330702.jpg]() 新“解放者”的枪身依靠3D建模软件设计,然后直接由“3D打印机”打印完成,较通常的制造方法简单许多。 美国是3D打印技术的发源地,也是相关技术最为先进发达的国度,在陆、海、空武器装备研发甚至实战中早已广泛应用,为战时后勤保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美国陆军在阿富汗实施“扩展3D打印行动”,截至今年1月已部署两个移动实验室,每个实验室所用的原型设计设备、“3D打印机”和相关工具只需一个集装箱便能装下,可以在野战条件下现场快速制造所需配件。美军计划通过这种做法,有效增强单兵作战、战区巡逻以及前线小型基地的自我保障能力。不过,此前3D打印技术的军事应用多数停留在辅助设计制造和装备保养维修层面,奥斯汀试验中直接利用其打印可以发射实弹的塑料枪支,确实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3D打印枪支的前期尝试 科迪・威尔逊现年25岁,是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法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同时也是一名激进的自由主义者。2012年8月,威尔逊在奥斯汀市成立了名为“分布式防御”的非营利性团体和相应的网站,并在全球各地陆续发展了15名志愿参与者和工程师。除了开展相关设计和试验外,他们还将一些设计作品,如制造AR-15和AK-47自动步枪的高容量弹匣以及其他一些零部件的3D打印数据文件上传到网络平台,供用户免费下载。 威尔逊的名字第一次为多数世人所知悉,是在2012年底。当时很多媒体报道称,他用“3D打印机”制造出一支5.56毫米口径的AR-15自动步枪,并成功地进行了射击试验。但实际上,这次试验并非像媒体所渲染的那样神奇,因为枪上真正用“3D打印机”制造的部件只有下机匣和弹匣。从事后公开的视频和图片来看,试验中使用的显然都是用零部件自行组装的民版AR系列步枪,除了3D打印出来的那些外观呈白色的塑料件外,其他均是在武器市场上能够购买到的成品部件。AR步枪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量采用了铝合金部件,下机匣是其中之一,由铝合金毛坯经铣削加工而成。这一部分用于连接枪托和容纳发射机构,所起作用十分重要,但在发射过程中却不直接接触高温高压的火药燃气,也不用承担主要的后座力,所以即使是“3D打印机”制造的塑料下机匣,只要尺寸合规,是能够勉强行使其原有功能的,只是机械性能远不及原配的铝合金产品。威尔逊的作品发射到第6发时就出现了3处破裂,正式“寿终正寝”。经过改进后,这种下机匣耐受实弹发射的最高纪录也只是11发。虽然这一领域内的另一位领军人物,曾在网上独家发布过多项3D打印枪支制作技术的迈克尔•古斯林克声称,装有他制作的3D打印下机匣的AR-15步枪成功发射了100发子弹,但这连铝合金机匣通常寿命零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当然,与下机匣相比,“3D打印机”生产的弹匣实用性要强一些,但其所用的普通塑料材质相对脆弱,寿命和可靠性都无法与正规的聚合物弹匣相提并论。
![src=UploadFiles/20139912341806.jpg]()
“分布式防御”组织开发的3D打印AR步枪下机匣,外观显然比较粗糙。在实弹的强劲后座力作用下,寿命也很短。
![src=UploadFiles/201399123418529.jpg]()
3D打印的AR步枪用30发弹匣(上图)以及威尔逊将其装在步枪上进行试验时的场景(下图)。显然它的寿命比3D打印下机匣要长一些,但外观和质量还不能与传统方法制造的同类产品相比。 其实近年来,在军用轻武器上已经出现了许多由合成材料制造的部件,包括下机匣这样的重要部件,但不论此类部件比例多大,枪管、自动机等关键部位仍旧都是金属材质的。所以,所谓“3D打印出来的步枪部件能承受正常射击”只是媒体以偏概全的一个噱头而已。再者,作为一支自动步枪来说,虽然下机匣很重要,但枪管、自动机和上机匣更加重要,没有后面这些,就算3D打印出1万个下机匣,仍旧只是下机匣,永远成为不了一支实用化的步枪。也正因为如此,科迪•威尔逊将下一步的目标锁定在制造一支功能完整的全3D打印枪支上。 新“解放者”的开发和试验 这项工作开始于2012年的10月份,但至少此前4个月,威尔逊已经开始着手思考“3D打印个人防卫系统”的相关方案。为制造方便和安全起见,他决定开发一款单发射击的简易手枪,并将这一设计称作“解放者”(Liberator)。这个名称是用于纪念二战期间美国开发的一种发射.45ACP手枪弹的廉价单发手枪,盟军曾向在敌后活动的抵抗组织大批空投这种武器。 虽然名称一样,都采用翻转击锤击发原理,枪弹也要手工装填,但研制年代间隔了70多年的两者还是有很大不同。历史上的“解放者”是全金属的,大量了采用钢板冲压和焊接技术,只有枪管等极少量零件需要机加工。而新“解放者”几乎全部由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制成,是一种常见的用途广泛的热塑性工程塑料。考虑到材料的特殊性,威尔逊的新枪结构与老“解放者”差异很大,特别是枪管可以从枪身上拆下,装入枪弹后再重新固定在枪身上,其整体结构和后半部分的外形,非常类似老式的撅开式信号枪。
![src=UploadFiles/201399123439250.jpg]()
国外收藏者在试射二战期间美国生产的“解放者”.45口径单发手枪。“解放者”的滑膛枪管很短,依靠较大的口径来保证杀伤力。这种专为敌后抵抗组织生产的武器,要求就是方便生产和成本低廉,所以这种手枪结构简单、制作也相对粗糙。不过该枪虽然零件数量很少,但需要用到冲压、焊接等多种工艺,没有一定的设备条件和相关知识,是很难自制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新“解放者”要比它简单很多。
![src=UploadFiles/20139912353103.jpg]()
.380ACP口径新“解放者”分解图。全枪包括作为击针的钢钉在内,只有16个零件。 新“解放者”的原型产品共有16个零件,包括握把、枪身、击锤、击锤簧、击锤座、扳机、扳机簧、击针、枪管和若干销子。其中握把最为简单,仅起到连接枪身、方便握持的作用。枪身侧面略呈三角型,带有一体成型的扳机护圈,主要用于容纳击锤、扳机组件和固定枪管,相关零部件都是通过三根主要的销子固定在枪身上的。枪管的形状最为特殊,特别是长度极短,以发射.380 ACP手枪弹的型号来说,全长不到40毫米,除去弹膛部分枪管长度只有10多毫米,但最大直径却超过了35毫米,而且枪管内部没有膛线,实际上只能起到为弹头导向的作用,这主要是考虑到ABS塑料承受高压的能力极为有限,弹头飞出后枪膛需要尽快减压,所以枪管必须做得短而粗。枪管末端有一圈扩大的锥体部分,用来和“T”形凸笋共同配合,将枪管固定在枪身前端的半圆形凹槽中。根据“分布式防御”组织的试验结果,如果将这种ABS塑料枪管安放在传统的金属枪身上,可以成功进行10次实弹射击,直至第11发时才损坏。之前有报道称该枪“可以使用标准手枪弹匣,并支持不同口径的子弹”,多半是误译,因为这种单发枪并没有弹匣,装填枪弹和排除空弹壳都要手工操作,但支持不同口径的确是真的,只要更换弹膛尺寸不同的枪管就可以轻松做到这一点。由于ABS塑料缺乏弹性,所以这支武器的扳机簧和击锤簧不仅形状特殊,其体型较其用途来说也显得特别大,而且击锤簧采用了双涡卷簧的设计,就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弹力。出于同样的考虑,枪上其他部件尺寸也较通常金属材质的同类零件要宽厚许多,以尽量保证发射时的安全。 这些塑料部件都是威尔逊用8000美元买来的一台二手Dimension SST“3D打印机”制造出来的。这台设备是Stratasys公司的产品,它和3Dsystems公司一样,都是占据3D打印产业主导地位的美国企业。整个新“解放者”上唯一的非3D打印部件是击针,同时也是全枪独一无二的金属材质部件,其实它只是一根在随便哪个五金店里都能买到的钢钉。但如果需要的话,这个部件也可以是塑料的,并且同样可以用3D打印的方法制造。
![src=UploadFiles/201399123526312.jpg]()
“3D打印机”加工新“解放者”部件时的情景。塑料部件是逐层“叠加”出来的,这一过程需要数个小时。
![src=UploadFiles/201399123544781.jpg]()
威尔逊购买用来加工新“解放者”部件的二手Dimension SST打印机。放在那里,像不像一台家用冰箱? 今年5月1日,威尔逊将这支3D打印手枪的所有部件组装起来,并在奥斯汀市的私人靶场进行了实弹射击。他同意由《福布斯》杂志记者安迪•格林伯格来记录试验的整个过程,但前提是不公开视频,直到证明这款手枪能够稳定工作后,“分布式防御”组织才会在YouTube发布视频并提供相关数据文件下载。 为了确保安全,新“解放者”装入一颗标准的.380ACP手枪弹后,被安置在铝制支架上,扳机上拴了一根6米多长的绳子,然后威尔逊的一名工程师朋友拉动了绳子——枪响了,弹头钻入灌木丛中。拆下枪管后,没有发现明显的损坏。但紧接着的第二次发射却出现了哑火现象,检查后发现原因是击锤座在前次发射时因挤压发生了变形,导致击针未能对准底火。在接下来的试射中,威尔逊替换了一根枪管,尝试发射威力更大的5.7×28毫米枪弹,后者近年来在美国被多种自卫武器所使用。不过,数小时前才打印完毕的塑料枪管这次再也承受不住压力,发生了膛炸,白色的枪身被炸得四分五裂,碎片飞得到处都是。初次试射被迫就此结束。
![src=UploadFiles/20139912364150.jpg]()
新“解放者”的枪管。左图为试射前从正面看去的情形,右图为发射一发后拆下的枪管,烧蚀情况并不算严重(貌似两图中枪管口径不同,左图更像后来炸掉的5.7毫米口径)。
![src=UploadFiles/201399123620655.jpg]() 第二次试验中,威尔逊在奥斯汀靶场中以手持方式试射新“解放者”。 两天之后,全球首支3D打印手枪的照片发布在《福布斯》杂志网站上,并引发了强烈反响。不过,威尔逊没有时间对此做出反应,他忙着修改设计图,调整击针的尺寸和位置,并重新打印了枪管、击锤以及枪身等部件。因为威尔逊对前一次试验的结果并不满意,认为只取得了相对成功,他想在数字模型文件最终上传到“分布式防御”网站之前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决定用直接手持射击的方式来再次证明3D打印武器的可靠性。 5月4日下午,威尔逊回到了他上次试射新枪的靶场。这次随行的是他的父亲丹尼斯·威尔逊。和上次一样,威尔逊打开带来的箱子,拿出打印好的各个部件,将它们组装起来,然后装入子弹,戴好耳塞,接下来深吸气——瞄准前方——扣动扳机——然后呼气,动作非常连贯。枪声响过,自己的手和新“解放者”都完好无损,这时威尔逊才放松下来,开始检查手枪,发现除了一根销子断裂以外,没有其他的损坏迹象。随后,威尔逊终于说出了他的第一句话:“嗯,还需要再进行一些修改。” 威尔逊实现了他自己的目标,这是他个人的历史性一刻,同时也更新了枪械发展的历史。 强烈的反对之声 不过,威尔逊和他的团体的所作所为,正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美国引起一场轩然大波。特别是在去年年底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发生严重枪击案之后,美国强化国内枪支管控的舆论高涨,3D打印枪支引发公众的广泛忧虑。特别是一些政界人士、反枪支团体担心,这种新技术可能使那些本不应持枪的人更易获得枪支,比如恐怖分子、罪犯、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甚至儿童,它的问世将会助长犯罪和暴力。在此之前,美国媒体与国会已为此辩论了数月时间,很多组织或个人都站出来反对威尔逊的试验和传播活动。去年8月,“分布式防御”组织的筹资活动遭到了众筹平台Indiegogo的抵制,最后不得不通过比特币的形式募得所需的款项。去年10月,在了解威尔森的计划之后,Stratasys公司收回了租给他的打印机,两个工作室的房东也先后收回了租赁权,今年1月,个人3D打印公司Makerbot从其网站上删除了所有与打印枪支有关的文件。作为《连线》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危险的15个人之一,以及民间组织“制止涉枪暴力联盟”声称的提倡反政府暴力的“首要分子”,威尔逊甚至已经收到了10多次死亡威胁。 其实,公众对于3D打印枪支的极度担忧主要来自于它的三个特性。首先是目前3D打印枪使用的塑料材质的低检测性。如果犯罪分子获得了这种全塑料枪支,那么就可以毫无阻碍地通过各公共场所设置的金属探测仪,绝大多数的安全检查将形同虚设。同时,作案后的枪支若被付之一炬,或重新制成其他完全无害的物品,便可将痕迹销于无形,对犯罪行为的追查将更加困难。英国《星期日邮报》两名记者就进行了一次很有争议的试验。他们从网上下载了新“解放者”的数据文件,并网购了一台价值1700英镑的“3D打印机”,用了36个小时将16个零件全部打印出来。5月10日,两人将组装好的手枪拆成三部分藏在衣服内,顺利通过了伦敦圣潘克拉斯火车站的安检,将其带上了“欧洲之星”列车,最终抵达法国巴黎。这次“闯关之旅”公布后,更助长了公众对3D打印枪支的疑虑。欧洲刑警组织网络犯罪中心表示,现阶段罪犯更愿意使用普通枪支,然而随着3D打印技术更加实用、便宜,未来他们可能会改用后者来制造犯罪工具。
![src=UploadFiles/201399123642317.jpg]()
按图索骥造出3D打印手枪并将其携上“欧洲之星”列车的英国《星期日邮报》记者以及他们的作品。由于“3D打印机”性能的差距,他们制出的新“解放者”似乎更加粗糙,是否能够实际发射很值得怀疑。 第二个特性是3D打印枪支制造技术的不可控性。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就是拥有海量的下载资源,与枪支相关的3D数据属于正常信息还是受限信息往往难以界定,而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下载,扩散速度极快并且无法根除。当新“解放者”的数据文件在网上公开后,3天之内就有超过10万人次的下载。此外,任何人都可以公开购买“3D打印机”,目前只是因成本等因素,私人拥有量还较为有限,但这种设备的性能以及可以兼容的材料正在与日更替,未来可能成为普及型的家用设备。这样即使毫无枪械知识以及动手能力的人,只要从网上下载数据文件,均可以在家中成功造出枪支,而且这些零件没有序列号等可以证明其来源和数量的管理方式,那么现有法律对枪械的管控措施,比如对购买者的背景调查以及枪支登记、办证等管理和追溯手段,全部都将失去作用,这将严重破坏政府等强力部门控制枪支的努力。威尔逊及其团体的基本信条也是建立在这一特性基础上的。他们把3D打印枪支称为“维基武器”(Wiki Weapon),而且并不否认3D打印枪支可能会被用于谋杀或其他暴力,在一段公开视频中威尔逊曾表示:“只需要致命一击时,维基武器非常好用。”他们认为其所做的只是展示如何利用技术来绕开现行法律。当导致26名儿童和成年人死亡的康州小学枪击案发生后,国会考虑对容量大于10发的步枪弹匣施加限制,“分布式防御”组织便发布了制造30发弹匣的数据文件,使得有心获得大容量弹匣的人可以避开相关规定。“维基武器”的命名也是取Wiki技术使用简便、内容开放的含义,目的要践行他们“哪里有电脑和网络,哪里就有枪支存在”的理念。 第三个特性是法律监督于对3D打印枪支的缺位性。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法律对这种枪支及其生产手段还缺少必要的监控。至少目前在美国,能够对3D打印枪支生产和流通有所控制的重要法律,只有颁布了数十年之久的《不可探测枪支法案》(Undetectable Firearms Act)。而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和一名执业律师的儿子,威尔逊显然懂得如何去规避它们。在今年3月份,他甚至成功申请到了联邦烟酒火器管理局颁发的准许制造枪支的执照。这次威尔逊试射的新枪上有一个非功能性的金属零件,也是该枪除了击针之外的另一个非打印部件,即枪身上事先安装的一个重170克(6盎司)的钢片,和枪身塑料融为一体,目的是确保金属探测器能够发现这款手枪,从而满足法案要求。但威尔逊自己也承认,谁也不能保证所有下载并打印新“解放者”手枪的人都能够按规定放置这样的钢片。 世界不必为此不安 虽然人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3D打印技术本身只是改变了枪支的制造手段,还没有到真正万能的地步,大部分所谓的弊端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或者说完全有办法加以控制。 首先,塑料枪支本身并非第一次出现,也并非完全不可探测。1993年上映的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影片《火线狙击》(In the Line of Fire)中,阴谋刺杀总统的前中情局特工里尔就自制了一支这种武器,混入竞选演说现场并险些得手。影片完整地描绘了这种全塑料双发手枪的制作过程和动作原理,手枪本身可分为枪身、握把两大部分,采用简单的“ZIP”原理,均采用某种树脂浇铸,只是弹簧和枪弹仍为金属件。里尔是将弹簧藏入签字笔、枪弹放入兔子脚吉祥物中,混过了安检,并在现场将武装组装完毕的,其构造原理显然已经实用化。同样,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过各种利用非金属材料制造的枪支,比如美国就在监狱中发现过囚犯用卷紧的画报纸、PVC水管做枪管的霰弹枪,这些材料虽然对使用者来说十分危险,但也的确存在成功击发的可能并产生实际杀伤力。由于3D打印枪支所用的塑料密度较大,虽然不会触发金属探测仪,但也难逃X光透视仪的法眼,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出枪管、扳机等难以伪装的部件形状,而且枪弹上的弹丸、底火等金属件同样会暴露其真实用途。
![src=UploadFiles/20139912378985.jpg]()
美国电影《火线狙击》中杀手里尔自制的双发塑料手枪,从制作方法和结构原理来看,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其次,3D打印技术本身的局限限制了其在武器上的应用。枪械发射时要经受超高温、高压的考验,枪管、自动机等关键部位的材料不仅强调强度和韧性,还要耐高温烧蚀,眼下只有钢材是最好的选择。就复合材料来说,即使是在枪械上应用最为成功的玻璃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其机械性能也无法与钢材相提并论,最高耐受温度不过400℃。而“3D打印机”除了少数工业级产品之外,在加工流程的稳定性、支撑材料生成和处理、特种材料的制备等诸多具体环节上还存在较大缺陷,难以满足枪械这种特殊产品的制造需求。目前的普及型“3D打印机”多数只能加工塑料材质,而且普遍存在尺寸精度及边缘翘起等问题,工件尺寸也很少超过30公分。与承担同样功能的金属零件相比,由于存在这些差异,塑料零件的尺寸和装配公差必须很大,使得武器外形相当臃肿,对于塑料枪管来说,为了避免炸裂,必须做成粗短形状,而且不能发射大威力枪弹,基本上只能起到支撑弹壳并为弹头导向的作用,火药燃气对弹头的作功时间太短,因此射程、精度和威力都极为有限,而且高温燃气会使触及的塑料表面迅速融化或碳化,因此现有的3D打印枪支一般都属于一次性或寿命极短的武器,对使用者本人来说也需要冒着很大风险。而既使采用金属粉末激光烧结成型原理的3D打印设备,其产品就目前技术水平来说在表面光洁度、耐热性能和机械强度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想获得一支带有膛线或具有自动功能的3D打印武器尚不太现实,即使技术上可行,其制造成本也是普通人所无法承受的。 第三,应用3D打印技术制造枪支的法律漏洞完全是可以弥补的。就在威尔逊试验他的新作品同时,纽约州议员史蒂夫•伊瑟莱尔、参议员查尔斯·舒默正在试图推动对《不可探测枪支法案》的修订,针对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枪支零部件加入新的限制条款。在欧洲等一些国家,执法机构已经开始监控3D打印和其他可能用于犯罪的新技术。其实,政府若想对3D打印枪支进行严格管控,可以采取的手段还有很多。比如如何判断3D打印产品是否枪支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发射物的动能是否达到杀伤标准来界定,而不用去纠缠是否具有枪管等典型零件。同时,与其去查禁网上的相关数据文件,不如直接控制3D打印枪支的源头,即如何防止“3D打印机”被滥用,这样解决起来可能更加事半功倍。现在花上数千元就可以买一台小型数控车床,但能够加工枪管这样的精密零件的车床不仅动辄上百万,而且往往只有少数厂商能够制造,很容易控制其流向,高精密度并且能够加工金属材料的工业用“3D打印机”同样也是如此。就是家用级的设备,今后也可以强制登记,同时规定生产厂商必须在其产品上增加相关功能,在每一件打印出来的产品上都自动标上肉眼无法察觉的特定代码,据此可以追溯到是哪台设备制造了相关产品。最后一点,严格管理那些具有特殊性能、可能被用于制造枪支零部件的3D打印材料,也许比控制设备本身更为有效。 是“潘多拉魔盒”还是“阿里巴巴宝窟”? 任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带有双面性,比如沙林,初始目的只是想获得一种新型农用杀虫剂,结果却找到了一种可怕的神经性毒剂,而硝化甘油在有效缓解心绞痛的同时还是最危险的爆炸品,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的3D打印技术也是如此。新技术究竟是“潘多拉魔盒”还是“阿里巴巴宝窟”,关键看我们如何去运用和管理。
![src=UploadFiles/201399123733859.jpg]()
威尔逊的3D打印手枪试验成功的消息,经《福布斯》等媒体披露后,立即引发了美国政界和民间的广泛争议。 3D打印枪这一新生事物给世界带来的,不仅是现代前沿技术飞速发展的强烈震撼,同时也有人类如何利用法律、道德等规范来约束技术负面效应的严肃思考。虽然在美国这样的国家,由于枪支管理上存在大量漏洞,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得枪械,因此利用3D打印制造枪支似乎只是游泳池里增加的一滴水,其负面效应并不明显。但必须认识到,科技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想象,眼下的3D打印枪支只不过是个开始。如果“3D打印机”具有更低的价格、更高的精度,并且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选择材料,3D打印枪支泛滥的可能性就会更加现实和急迫,而且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我们虽不必为此而杞人忧天,但却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完善相关法律规范,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来预防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让3D打印技术为全球制造业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多的正向推动作用。 本文由弹弹党原创,专供腾讯军事频道(http://mil.qq.com/)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