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明年底北斗服务精度达10米 民企已开始研发终端

明年底北斗服务精度达10米 民企已开始研发终端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news.qq.com/a/20111227/001168.htm    点击数:80


明年底北斗服务精度达10米 民企已开始研发终端
2011年12月27日14:20法制晚报郭媛丹

今天上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先生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世界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的。

他表示,经前期系统测试和试验评估表明,我们已经具备25米左右的定位服务精度。到明年底,系统基本建成后再提供正式运行服务,到那个时候服务精度会达到10米左右。

明年底北斗服务精度达10米

今天上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先生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他表示,经前期系统测试和试验评估表明,我们已经具备25米左右的定位服务精度。到明年底,系统基本建成后再提供正式运行服务,到那个时候服务精度会达到10米左右。

北斗向全球提供免费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时,和美国的GPS等其他三大系统相比是一样的,在用户数量上没有限制。

冉承其表示,目前用户的数量也远远不止几千台,应该在十万以上的量级。

关于收费问题,他强调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世界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的。

部分民企开始研发北斗终端

冉承其表示,上个星期他到广东去做调研,看到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广东珠三角非常多的民营企业、电子企业早就在从事北斗终端的研发,他已经看到了北斗应用终端在路上开始进行路测和跑车试验,性能都非常稳定。

他说:“用了北斗以后,我想第一大家会多了一种选择,第二是使用更加安全可靠,我想这是大家用北斗的主要考虑。”

港澳用户使用北斗非常容易

冉承其表示,在试运行服务之前我们现在卫星的信号已经都覆盖了包括香港和澳门在内的亚太大部分地区,并且经过前期的系统测试,系统除了连续稳定运行以外,也具备很好的服务精度。

所以香港和澳门的用户,大家使用北斗已经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

从大众消费来讲做哪些准备,我们在提供试运行服务时,国内相关的企业已经开始着手从事北斗应用终端的研发以及北斗和GPS兼容终端的研发,也就意味着使用GPS终端的用户可以单独使用北斗,也可以使用北斗和GPS兼容使用的终端。

他表示,多一个北斗肯定会有更多的帮助,会对系统的精度、可用性带来更好的改善。

解读1

通过两点位置计算第三点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表示,在古代,猎人们根本没有什么知识,更没有导航知识,他走到森林里,他会做很多记号,这就是做导航,然后返程时通过记号回来。郑和下西洋,他用的是罗盘,也就是指南针,航海要进行导航。

杨元喜院士表示,导航就这么简单。如果有两个观测者,他们两个人的坐标是知道的,距离也是知道的,测一角度,可以把另外的位置点算下来。

原理简单,但是科学构成极其复杂。比如卫星在大气层之上,无线电信号是要通过大气层的,不得不考虑大气各种因素对信号的影响。

此外,还要考虑频率问题、信号捕获问题、时钟精度和稳定性的问题,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科学工程。

全球四大导航系统比较

美国GPS

正经历现代化,就是GPS-III。预计2025年完成,到现在为止已经打了62颗星了,在天上运行的有32颗。

俄罗斯GLONASS

正经历复兴计划,预计2020年要把GLONASS-K 做完,俄罗斯由于它的特殊原因,打了110多颗卫星,而真正投入使用的,能够成功组网的,满足24颗卫星的,到现在还没能全部完成。

欧洲伽利略(Galileo)

正在部署验证系统,预计2018年部署完成。

中国北斗

2012年要覆盖我国及周边地区区域,2020年要完成全球的部署。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面临国外GPS、GLONASS和Galileo的激烈竞争,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卫星系统空间段面临诸多挑战。

●对比

部署进度比拼GPS遥遥领先

四大全球系统部署的时间进度是个重大考验,捷足先登是成功的第一步。

GPS在这方面遥遥领先,GLONASS正在恢复建设中,Galileo因为欧盟资金的困境,到现在进度有所拖延。北斗系统若要抢占市场,在星座部署方面面临挑战。

导航卫星设计和研制水平决定着系统的性能,目前北斗卫星设计已经达到国外同类导航卫星水平,在未来发展中要不断自主创新,争取在国际导航卫星研制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卫星导航系统需要持续发展建设,以满足用户更高的使用要求;需要国家持续的经费投入、人才培养、产业推广,以确保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未来发展与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解读2

金融军事等需中国自己保障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表示,北斗已有的一些应用,比如说利用北斗系统进行时间传递和时间同步的研究,已经在科学、金融、电力及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刘院士说,因为保证时间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需求,比如金融的贸易都要有时间点,错了时间点,可能原来是赚的,后来就亏了,所以金融的时间必须由我们国家自己掌握的时间系统来保障。

此外,如果在某场谁都不愿看到的战争冲突中,美国终止GPS对中国区域的服务,中国的精确制导武器怎样克服“盲区”?

以上这些,都需要我国有自己的导航系统来保障。

冉承其说,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国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卫星导航的需求越来越大,如果没有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系统,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缺少可靠的保障。

第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航天的高科技工程,它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可以显著地增强国家的科技、经济和工业实力,是一个国家大国地位和综合国力的标志。

●经典案例汶川地震北斗“小试身手”

中国的老百姓真正开始认识北斗应该是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开始的。随着天崩地裂的震动,基础设施和通讯设施全部被破坏,地震灾区瞬间成为了信息孤岛。

在常规通讯手段失灵的情况下,中国卫星导航应用管理中心为救援部队紧急配备了一千多台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终端机。

救援队利用北斗终端机的短报文功能实现了各点位之间以及点位与指挥部之间的信息联络。

●新闻背景

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就结合国情,科学、合理地提出并制订自主研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三步走”规划:

北斗“三步走”

第一步是试验阶段

即用少量卫星利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来完成试验任务,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积累技术经验、培养人才,研制一些地面应用基础设施设备等

第二步是到2012年

计划发射10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即“北斗二号”区域系统)

第三步是到2020年

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lt;BR>=================PageBreak=================

 

本报讯(记者郭媛丹实习生王婷婷)从今天开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提供试运行服务。预计明年底提供正式运行服务。

今天上午,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宣布,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发射了10颗,建成了基本系统。从今天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世界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的。”冉承其郑重承诺。他说,稳定、安全、可靠是北斗的特点。根据介绍,北斗系统目前国内用户应该在十万以上的量级。

“经前期系统测试和试验评估表明,我们已经具备25米左右的定位服务精度。到明年底,系统基本建成后再提供正式运行服务,到那个时候服务精度会达到10米左右。”冉承其说。

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国防

北斗在国防上的应用,能使作战效能提高100-1000倍,作战费效比提高10-50倍,大大提高国防能力和减少国防经济的负担。

智能交通

在陆地交通中用途就更多了,北斗将在智能交通、路况信息管理、道路堵塞治理、车辆监控和车辆自主导航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配上接收机的话,可以准确地知道他的位置,并告诉公安系统包括监护者,从而实现实时监控。

校园学生安全监控网,能够保护中小学生。一旦学生戴的校徽里面加了芯片,任何时候都能知道他在哪里,而且这个信息可以通报给家长、公安局和教育局。

北斗系统在汶川、舟曲的救灾过程中“小试身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北斗有定位和特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可以及时把位置报给救灾指挥部。

在发生灾害后,作为生命线的通信设施已经完全破坏了,唯一能用的就是北斗系统,所以北斗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在救灾过程中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汶川和舟曲。

北斗的实时精密定位将应用于土地和农田的整理和管理,北斗终端装在拖拉机和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上能够以0.1米的定位精度实现对农田的精密耕作。我们现在耕种面积是以亩为单位的,大概是660平方米,将来是以0.1×0.1平方米的精度水平进行工作。

楼体监控

高楼搭建时钢架结构稳定不稳定?两个钢架在一点交会的时候,那个地方变形会很大,可以达到十几个毫米,超过一定的变形就会垮,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密监测。

针对不同种类的鱼群随着洋流定期洄游的特点,利用北斗系统的定位来寻找将要到某个点的鱼群,渔船和鱼群交会就可以捕到大量的鱼。

明年计划

2012年,按照北斗系统组网发射计划,还要发射6颗组网卫星,进一步扩大系统服务区域和提高服务性能,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

监控高铁运行

我国高铁可以运用北斗系统进行道路的建设、路基沉降的监测,利用北斗进行运行管理和运行安全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