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沫状发泡工艺

沫状发泡工艺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www.126pu.com/read-htm-tid-3189-fpage-3.html    点击数:82


沫状发泡工艺

    沫状发泡工艺,又称二次发泡工艺,其特点是将低沸点溶剂或液体液体二氧化碳等加入发泡料中作为发泡气体来源。早期是采用CFC-12(二氟二氯甲烷),因 CFC属禁用之列,现用环保型溶剂HFC-134a等。沫状发泡的特点是采用的低沸点发泡剂沸点较低,在常压下呈气体状态,为了在料罐中使发泡剂等保持液体进行计量,因而整个发泡设备在混合头以前部分都是在压力下操作的,当物料在混合头喷出时,压力突然泄至常压,低沸点发泡剂等首先汽化,使喷出物料呈沫状,即为一次发泡,发泡倍数为3~11倍。当物料喷至表面后,同时由于化学反应的进行,反应热使配方中的HCFC-141b或环戊烷等汽化或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进行二次发泡,发泡倍数为3~6倍,发泡结束后经熟化即为制品。沫状发泡与常规发泡工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发泡总倍数比较大,因而制品密度较小,其密度可通过改变配方中HFC-134a和HCFC-141b或环戊烷或水量的比例来加以调节。 
    ②用沫状发泡工艺所得泡沫制品,其纵向和横向的抗压强度糟差较小。 
    ③沫状发泡工艺所得的泡沫制品,其中心密度和皮层密度相差较小。 
    ④沫状发泡工艺对模具的耐压要求较低。 
    ⑤沫状发泡工艺具有较为稳定的工艺性能。 
    聚醚多元醇、表面活性剂、胺催化剂和水作为一个组分(料温约40'C),以齿轮泵送入混合头;有机锡和聚醚多元醇作为另一组分,由泵经流量计连续送入混合头(料温约为21~32 C); TDI和低沸点发泡剂等则分别作为单独组分由泵或氮压下经流量计送入混合头。所有物料在混合头中迅速搅拌均匀后喷至工作面,混合头内压力控制在345~689杠令,以保持低沸点发泡剂等在液体状态,喷出物料经两次发泡、熟化后即为制品。 
    沫状物料及最终制品的密度都可通过改变低沸点发泡剂等的用量来加以控制。 
    值得指出的是,近几年开发成功的液态二氧化碳,块状发泡工艺也是属于沫状发泡工艺。众所周知,二氧化碳,在低温加压下才成液体状态,常温常压下即汽化,使输出的聚氨酯发泡物料成沫状液体流出(称为第一次l发泡),经组分中水与异氰酸酯反应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再次发泡(称为第二次发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