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生物识别产业困局待破 亚洲企业结盟突围

生物识别产业困局待破 亚洲企业结盟突围

作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转贴自:http://www.tt91.com/wenzhang_detail.asp?id=74357&artclass2=49    点击数:124


生物识别产业困局待破 亚洲企业结盟突围  2006-12-27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钱包里装着一大堆银行卡忽然想不起密码;忘记带钥匙而进不了家门;想在网上购物又怕泄漏自己的账户密码……能不能不用密码和钥匙安全方便地从银行取款、进出家门呢?
    其实,现代高科技已经将这种想法变为现实。一种可以利用人的面相、指纹、虹膜、DNA等进行身份确认的生物识别技术就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在未来的生活中,每个人的脸也许就是一张信用卡。
    专家预计,未来10-15年,从20世纪末期开始蓬勃发展的生物识别技术将深入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使用虹膜、指纹、DNA这些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确认的方式,将逐步取代现有的密码、钥匙等方式,成为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
    “2003年以后,随着全球生物识别技术与市场的高速发展,国际生物识别市场已经进入大规模应用的增长阶段,以电子护照为特征的生物识别应用逐渐普及。”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谭铁牛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4届亚洲生物识别论坛上有些担忧地说,“由于一直没有自己的标准,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在大规模应用方面还远远未能跟上国际步伐,市场还局限在个别行业与个别产业的应用上。”
    中国生物识别产业的软肋
    据了解,9·11以后,由于反恐、刑侦、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等多方面的需要,传统的以密码为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越来越难以满足行业高安全性的要求。在这种大背景下,生物识别技术在国际上的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很多西方国家,重要区域使用生物识别技术产品已经通过政府制定的政策加以推广。同时,在国家的重大项目中也开始大量使用生物识别技术。在美国很多州以及欧洲部分国家,身份证中已经加入个人所有的生物识别特征,并通过建立基础的人体生物特征数据库,在治安、金融、军队等系统逐步使用生物识别技术。2003年,国际民航组织正式发布了旅行证件的国际标准,其中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成为其核心内容。
    专家介绍,目前中国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尤其是人脸识别算法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
    作为生物特征识别与认证“国家队”的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设有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承担的课题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研究内容涉及生物特征认证领域最主要的方向,包括指纹识别、脸像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笔迹识别、步态识别以及多生物特征融合识别。该中心的许多研究成果已通过技术转移与产业化形成了产品。
    近年来,国内已经有一批生物识别企业逐渐成长起来,如北京海鑫科技、长春鸿达、杭州中正等,在关注基础研究的同时更多地开发各种实用新技术,如利用基于指纹、人脸识别的口岸旅客自动验放系统、门禁系统和单位考勤系统等,并已经开始投入市场使用。
    据统计,截至2005年,中国生物识别产业年收入已达4.8亿元,2006年预计达到8.5亿元。专家预测,到2008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发展空间可以达到20亿元。
    然而,随着生物识别市场的进一步增长,大规模推进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难度逐步显现。标准的缺位成为目前我国生物识别产业发展的最大软肋。
    亚洲生物识别联盟的目标
    谭铁牛表示,此次亚洲生物识别论坛就是为了加强亚洲各国在生物识别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打破欧美称霸生物识别产业化和标准化的格局,以提升中国生物识别技术的产业层次,扩大整体产业规模,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
    据了解,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国内的200多位业内人士参加了亚洲生物识别论坛,并宣告成立亚洲生物识别联盟(Asian Biometrics Consortium,ABC)。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亚洲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在生物识别领域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应该在国际生物识别研发和产业中发挥主导作用。
    ABC计划联合亚洲各国一起制定生物识别产品和技术标准,促成生物识别系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兼容,在国际标准化进程中代表亚洲各国的利益;协助亚洲各国政府制定生物特征识别方面的政策法规,以部署大规模的跨国生物识别系统(例如生物识别电子护照系统);打击盗版和非法仿制,规范市场,提倡合法公平竞争,尊重和保护生物识别高科技领域的知识产权,维护消费者权益;向社会大众宣传和普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
    专家一致认为,与其他传统行业的“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不同,中国生物识别产业更要从“中国研究”走向高端的“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并积极参与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占领国际技术与产业的制高点。
    在此次亚洲生物识别论坛上,来自国内的22家生物识别企业达成共识:争取一年内正式成立“中国生物识别联盟”。该联盟宗旨是推进生物特征认证技术在中国的大规模应用,促进自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发展,形成并壮大民族生物特征认证技术产业链,探索、构建新时期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形成联盟企业事业组织的优势资源互补,促进联盟成员的自身发展及相关产业的繁荣。目前,这些企业已经初步组成联盟的首届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