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师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师简介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    转贴自:http://daoshi.kaoyantj.com/2005/06/02/79CC680FA3F71CBB.html    点击数:76


介绍

阮雪榆院士于1933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所长、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上海交通大学C3P联合研究室主任、瑞士FEINTOOL公司高级顾问、韩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杂志编委、德国《Research in Engineering Design》杂志编委、国际环境保护与制造委员会(ICEM)常务委员。 阮雪榆院士是国际知名的塑性加工和模具技术专家,我国冷挤压理论与技术的开拓者,在国内外首创冷挤压许用变形程度理论,并首先研究成功黑色金属的冷挤压技术,著有《冷挤压技术》等4部专著,对指导和推动我国冷挤压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曾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特-中国研究与发展基金项目。阮雪榆院士获得多项国家、部、市奖和国际奖励。 阮雪榆院士在国内率先将CAD/CAM、数值模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引入到塑性加工和模具制造领域。并于198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第二轻工业局的共同支持下建立了集科研、教学和生产为一体的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先后完成科研成果400余项,成果转移和技术服务覆盖了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及美国、日本、德国和瑞士等多个国家,涉及轻工、电子、机械、航天、汽车和仪表等10多个行业。1994年国家计委在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的基础上批准成立了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阮雪榆院士领导的科研队伍针对高新技术的特点,有效地实施了“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和工程支持”的战略,以模具为载体和切入点,在先进制造技术的实施和应用方面完成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还首次提出了与国际合作的新模式—共建联合研究室,帮助企业解决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中的具体问题,既得到了充分的资金支持,也学习到了国内外著名企业的高新技术的管理模式,更得到了最新的战略和技术信息。他先后建立了30多家联合研究室和应用中心,如福特-上海交通大学C3P联合研究室、瑞士FEINTOOL联合研究室和美国ETA联合软件开发中心等。 阮雪榆院士实施的高技术发展新战略,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批准,在交通大学成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冷锻教席”。国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经过国家验收认为中心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开发和综合能力及队伍”受到国际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评价。 阮雪榆院士共指导博士研究生40多名,博士后8名,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主要科研方向:塑性成形技术的反向工程,基于神经网络的塑性加工缺陷诊断与预测,虚拟模具制造,塑性成形过程数值模拟,注塑模CAD/CAE/CAM系统集成,CAD/CAM/CAE等先进制造技术研究。
姓名
阮雪榆             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方向
1.材料加工工程CAD/CAM2.材料加工过程的模拟3.控制材料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