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QRS量子共振检测仪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QRS量子共振检测仪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佚名    转贴自:http://www.samecom.com/sites/samecom/article_05.htm    点击数:120


QRS量子共振检测仪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解放军白求恩医院儿科
王增春、张秋河、牛援丽、李风良

 

  我科自1998年开始应用量子检测技术作为感染性疾病病源学诊断的一种新方法。至1999年6月底,累积可统计分析的有400例,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文本400例为门诊病例,男232例,女168例:年龄2岁-8岁;临床诊断:病毒性疾病216例。其中手足口病62例,疱疹性咽喉炎74例,流行性腮腺炎44例,水痘27例,咽结合膜热9例。化脓性扁桃体炎93例。上呼吸道感染病程在48小时以内并有明显流涕、鼻塞、喷嚏症状者52例,上感病程在72小时以上者39例。

 

方法:

  所用仪器为日本量子科学研究所的量子共振检测仪。制定标准:0-- -5为健康状态,无病源学诊断意义:-6-- -10为亚健康状态,有一定参考价值:-11-- -12 为疾病状态,认为有诊断价值。

 

结果:

1、病毒性疾病(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咽结合膜热)216例,量子检测病毒代码:其值0-- -5者13例(6.5%),-6-- -10者56例(26%),-11-- -12者147例(67.5%)。

2、化脓性扁桃体炎93例,量子检测细菌代码:其值0-- -5者4例(4.3%) -6-- -10 者19例(20.4%),-11-- -22者70例(75.3%)上感初起,病程在48小时以内,并有明显流涕、鼻塞、轻咳症状者52例。量子检测病毒和细菌两种代码结果:病毒代码值0-- -5者6例(11.5%)。-6-- -10者29例(56%),-11-- -14者13例(25%),细菌代码值0-- -5者48例(92%)。 -6-- 10者6例(12%)。

3、上感症状持续72小时以上者39例,量子检测病毒和细菌两种代码结果:病毒代码0-- -5者16例(41%)。 -6-- -10者13例(33%);细菌代码值0-- -5者9例(23%)。 -6-- -10者10例(26%)。 -11-- -13者21例(54%)。

 

讨论:

  在没有量子检测仪设备以前,儿科对感染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为常规化验血象以帮助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自有了量子检测仪,大多数如此病例可用量子检测法代替血象化验,这在儿科特别能显示其优点,可以避免采血给患儿带来的惊恐、痛苦和哭喊,同时也给家长带来欣慰。本文报告400例,临床诊断明确的病毒性疾病,量子检测病毒代码其值支持病毒感染的病例占93.5%;临床诊断明确的细菌感染的化脓性扁桃体炎,细菌代码测定值支持细菌感染的病例占95.7%。上感初起病程在48小时以内的52例,量子检测病毒、细菌两种代码,结果支持病毒感染的病例占81%。支持细菌感染的12%,支持混合感染的病例占7%。而上感病程在72小时以上的39例中,量子检测支持细菌感染的占53.5%。这一结果也符合上感病源分布的一般规律。笔者体会:用量子检测法帮助判断小儿感染发热性疾病的致病病源:是一种新的、无创伤的、有价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