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线缆行业:潜力巨大,竞争激烈
http://info.china.alibaba.com 时间:2005-12-25 07:00
作者:李琪 来源:机械加工论坛 原帖:光电线缆行业:潜力巨大,竞争激烈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光电线缆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一强烈的诱惑力,使得世界都把目光聚焦于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火药味愈加浓烈。谁将成为竞胜者,中国光电线缆制造业的命运如何,越来越引起业届的广泛关注。
颇具潜力
行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光电线缆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在工业制造业中显示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通过不断的投资改造,企业生产效率快速提高,加速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产品结构趋于合理。目前,行业资本结构日趋多元化,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同时通过企业间合并、收购等重组运作,盘活了存量资产,新的线缆企业巨头雏形已经显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产业集中度低下的状况。 目前光电线缆制造业所形成的庞大生产能力让世界刮目相看。特别是由于我国引进了一大批光电线缆设备与技术,经过多年来的消化吸收,配合我国研制的新工艺装备,使我国拥有了“令人生畏”的制造链。市场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已列入年度国家计划范围的生产企业数量为2000多家,所提供的电力电缆与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导体占全球份额的20%,居世界第一位。行业的技术水平近年来提升较快,尤其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为光电线缆行业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积累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量的技术设备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自主研发,我国光电线缆制造业已初步形成了品种齐全的制造体系,中低端产品领域已形成了强大的生产能力,与之相配套的光电线缆材料、设备制造业也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配套体系。
显现隐忧
专家指出,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光电线缆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现存的问题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因此,“十一五”期间,光电线缆行业面临着众多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在光电线缆行业的发展中,普遍存在着企业战略定位有所偏差、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管理意识滞后、缺乏规模及专业化效应等问题。而且存在过度无序竞争,缺少应用基础研究等现象,种种因素困扰着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如何解决当前越来越大的能源、资源短缺的压力,如何应对外国强企竞争等问题都已成为行业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不久前开展的行业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光电线缆行业还没有真正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由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意识和体系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得我国在光电线缆制造领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往往受制于人,严重制约了我国光电线缆制造业向高端技术、高端产品的发展,这与国外知名企业相差甚远。如法国耐克森公司对线缆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十分重视,据耐克森年报称,耐克森拥有研究人员约500名,年研发费用约占销售额的1%。在全球建有10个新产品和新材料开发中心用于应用研究,在里昂“国际研究中心”进行的基础性研究,已确定了超导体和聚合物两个重点研究课题。
嗅到商机
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给光电线缆行业带来良好的商机。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消费结构加速升级,这些积极因素相应转化为光电线缆的消费需求,将给光电线缆行业带来好年景。专家预测,光电线缆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将略高于GDP的增速。 数据通信已成为我国电信业务中心的亮点,年均增长幅度可达55%。中国信息产业部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未来几年,通信电缆及光缆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据最新CNNIC发布的信息,用宽带上网人数已达近5000万人,不断增长的高速传输和宽带业务,带动了对数据线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并远远高于光缆的增速,可望达到20%~30%的年增长率。照此推算,“十一五”期间我国数据线缆需要量约为375万箱/年。 带动光缆增长最现实的因素是用户网络的发展。全国光缆骨干网大规模的建设已在“九五”、“十五”期间基本完成,今后几年网络建设对于光缆的需求呈现平稳下降趋势。目前能带动光缆增长最现实的因素是用户网络的发展,以及3G通信的发展,这对光缆产品的需求将有10%~20%的增量。同时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建设项目对光缆的需求量也会大大增加。 电网建设的发展对OPGW、ADSS等电力架空光缆的需求影响仍将是明显的。预计未来几年,以OPGW为主,年平均将有3万~4万公里的需求量。 室内通信电缆的需求量相应增加。在中西部电信业持续发展的拉动下,今后几年所需室内通信电缆约为6000万对公里,加上维修、更新和出口等因素,“十一五”期间通信电缆可达到7000万对公里/年。 轨道交通电缆随新增车辆有所增加。今后十年我国还需新增轨道交通车辆5000~6000辆。据不完全统计,仅新增车辆平均所需各种电缆约1.25万公里.
电脑横机 将在中国市场爆膨的商机
http://info.china.alibaba.com 时间:2006-01-21 07:00
横机是生产羊毛衫的主要生产设备,适合棉、毛、麻、丝、羊绒、及各种化纤、混纺纱线的编织。乘着电脑机取代手动机之势,世界一流电脑横机商全面进入中国。 中国横机市场潜力巨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追求时尚和崇尚个性的理念影响,羊毛衫产品的功能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成了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势,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根据市场需要开发出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的新一代针织横机——电脑式横机,这种非常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已成为针织横机今后的发展方向。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理事长王智特别对雅式专网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拥有电脑横机不足100台,亚洲其他横编发达地区如香港有1500台、台湾省有400台、韩国有600台,中国横机产业当时尚处于基础开发阶段。经过十几年发展,现在,中国内地电脑横机数量已达到世界前列水平,最多一个厂就有1600台。近三年,中国年均进口电脑横机仍保持4000台~5000台。” 据估计,中国现已拥有电脑横机3万余台、手动横机10余万台,电脑机取代手动机的潜力非常巨大。 世界一流电脑横机商进入中国 目前,市场公认的、全球代表性的知名电脑横机主要有三家——斯托尔(Stoll)、岛精(Shima Seiki)和事坦格(Steiger)。目前,这三家企业均已进入中国。 在这三家企业中,斯托尔早于10多年前已进入中国市场,其针织机系列生产基地仍在德国,是中国进口优质纺织机械供货商之一。岛精则透过成立于1976年的香港荣荣集团涉足中国市场。至于事坦格,其中国分部——事坦格(中国)公司于今年9月正式宣告开业。 “这标志着世界一流的电脑横机制造公司都已进入中国,使中国的横机使用者多了一个选择,这将有利于提高中国横机针织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加工水平。”王智如此评价道。 (中国机械网)
“福娃热”引爆激光设备商机
http://info.china.alibaba.com 时间:2006-01-06 09:04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诞生,进一步拉近了北京奥运会与百姓生活的距离,随之而来的是由福娃热而引发的奥运经济的巨大商机。但是由于吉祥物的生产任务量大、要求严格、工艺复杂,而且工期紧的特点,使得生产企业用传统的生产工艺方法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了。于是企业想到了用加工效率高并且操作方便的激光加工设备生产福娃。 面对这样的商机,缝制设备企业,特别是激光加工设备制造企业如何分得奥运经济的蛋糕,值得我们关注。 在2008年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发布的第三天,上海一家已获得福娃生产授权的玩具生产厂负责人来到了武汉金运激光设备有限公司,向金运公司求助。因为这家玩具厂虽然获得了生产授权,但在随后的批量生产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由于布绒玩具的制作工序本来就比较复杂,以传统的方式生产,除了用绣花机绣花以外,还得通过剪裁、缝制、装配、填充、整形、包装等手工操作来完成,但是在一些关键部分,尤其是在福娃的眼、鼻等部位的结合上,如果要想通过手工操作保持产品的一致性难度较大,而且强度不够会造成质量不合格的问题。福娃布绒玩具的生产由于批量大,工作量大,如果继续用传统方法生产的话效率较低。于是他们想到了运用激光切割的方式来完成福娃布绒玩具的材料制作,从而保证产品材料的一致性。 这家玩具厂听说金运公司的激光切割机在玩具制作方面有着了不错的口碑,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了金运公司。这次金运公司方面为其推荐了一款绣后激光切割机。这款绣后激光切割机能通过安装在激光头旁边的摄像装置进行自动对位切割,无须通过扫描目标图案的外轮廓图形,就能自动找出图案的相应特点进行自动定位切割,并且能直接通过摄像来设定样版图形的钩边套切,极大地提高了图形切割的准确性和效率。 用绣后激光切割机进行福娃材料的切割,不仅切割速度快,而且操作简便,大小尺寸统一,方便了后道工序的工作。客户对切割好的福娃样版图案非常满意,并一次性购进了10台设备,立即投入福娃的批量生产中。 据有专家估计,与福娃相关的6大类、近300种(包括布绒玩具、服装服饰、纪念徽章在内)的特许商品将引发超过25亿人民币的巨大商机。 面对奥运吉祥物--福娃热引发的市场商机,很多玩具生产企业却望而却步,其中除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单位对福娃等产品的授权生产厂家严格挑选这一因素外,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布绒具本身的制作工艺难度较大,而且加上奥运吉祥物是出口国外的产品,质量要求更加严格,仅靠传统手工生产已经难以满足大批量、严要求的生产需要了。因此,现已有多家福娃布绒玩具的生产厂通过运用激光设备这一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福娃布绒玩具的生产。 由此可见,福娃布绒玩具、服装服饰等系列产品在为玩具生产企业和服装生产企业带来商机的同时,相应地也为我国激光切割设备和激光刺绣设备的生产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市场潜力。 相关链接 福娃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它具有奥运会核心识别元素的功能,它的诞生不仅让奥运会与我们的生活更近了,并且引发了巨大的商机。 12月初,78元一个的福娃还正在旺销中,一种单个包装的小型福娃毛绒玩具已经出现在北京的各个奥运吉祥物销售柜台上了,而它的售价只有38元,且带有塑料吸盘,可以挂在玻璃或其他光滑物体表面上。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服装行业内的鞋帽、衣服、玩具、箱包、标牌等生产企业,还是缝制设备行业的设备生产商,都将可能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和奥运吉祥物--福娃的诞生而获利。缝制设备企业如何开拓吉祥物市场,分得奥运经济一杯羹呢? 首先,企业应练好内功,彰显实力,如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走个性化、差异化道路,进一步加强公司品牌和文化建设等。其次,企业应积极拓发展多渠道的营销,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国服饰报)
中国食品包装机械拥有庞大出口商机
http://info.china.alibaba.com 时间:2005-12-28 09:25
随着中国食品工业在“十五”期间的高速速度,中国食品包装机械于去年录得近十年来最大幅度的增长,增长达21.34%。 中国食品包装机械拥有庞大的出口商机,其中印度政府将于2002-2007年间,向食品加工业投资高达200亿美元;印尼食品加工机械业发展相对缓慢并依赖进口;另外,以农业为经济支柱的西非国家亦将积极开发食品加工业,并需进口大量食品加工机械。集以上有利国素,预计中国食品加工业在2006年应能维持稳步增长。 为因应市场需求,中国食品包装业正积极摆脱数量多、技术含量低的形象,并向多功能化、模块化、控制智能化及高精度化等方向发展。另外,越来越多企业在包装机械上应用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其中包括:PLC控制、HMI人机对话、伺服控制技术等。同时,多种高附加值的新型技术亦得到企业的支持,如冷杀菌技术及活性包装技术等。 (源自:全球五金网)
从家庭主妇到成功网商的蜕变史
http://info.china.alibaba.com 时间:2006-01-16 00:00 阿里巴巴-机械论坛
来源:通用机械论坛 作者:sxhengxin 点此进入原贴
我是由一个家庭主妇而变成商海里的一员,能让我迈出这一步的,一来也是因为我的性格,二来呢也是想做一个女强人吧。
2004是我低谷的一年,也是我迈向经商的重要一步。如果没有这个低谷也许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功。指使我走出低谷的是阿里的网络和负责我这个客户的阿里工作人员,是她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把我从一个只会上网打字,带进了浩瀚的网络商界里,不厌其烦的、热情的教我如何使用阿里巴巴的功能。在这个宽广物博的海洋里,我摸索着前进,在通机论坛里,我吸取着别人成功的经验。虽然我们的工厂规模不算很大,但是通过诚信通会员的影响力和阿里巴巴建立的企业网站,又加上在论坛里事实在在的发贴和回帖,也得到了需方和一些网友的认可和好评。 没想到在2005年5月,我成功交易了我上网以来的第一笔生意。这是一个广州的客户,他本着诚信待人的原则,和对我的信任,在没见面而且没有任何书面协议的情况下,和我达成了简单的口头协议,在价格谈妥后,只是传真过一份简单的尺寸要求标准和价格表,就把予付金打过来了。当我看到对方对我如此的信任后,就下决心,这批货决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要给对方一个满分的答案。这次的合作很成功,在规定的时间内我们的产品也完成了,而对方也按约定把剩余的款打过来了。紧接着通过阿里的网络平台又跟武汉,宁波等地也都签定了不等金额的合同。通过合作双方都感到合作很愉快。
就在我沉浸在阿里巴巴给我带来的丰收喜悦时,一个更大的合作又于2005年接近年尾12月的时候,经双方有关负责人协商,我们和中方阀业签定了长期的合作协议。经签约,下定单,第一批货已经成功验收,对方的款也按合同签署规定的日期都进了我们的帐户。对方也是一个重合同,守信誉,很是值得信赖的单位!在我们这个行当里,年底就属于收拾一年残局的时候了,基本上属于快要停产的状态了,而我门却孑然不同的是又签署了一份长期合作合同,淡季不淡呀。 我是一位女性,还需要照顾家庭,跑业务本不是强项呀。如果没有网络平台,没有阿里巴巴的帮助和指导,没有我们通机论坛各位网友的帮助和支持,我那有机会取得如此好的销售业绩,也许我早就改行了。我不是阿里的推广员,还是事实在在的说:我真心感谢阿里和通机论坛里的朋友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2005年是我的转折年,也是成功之年,我对2006年充满着信心。
生物质塑料可缓解能源危机
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正在制约中国塑料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废弃的传统塑料,也在挑战人们日益增强的环保理念。发展生物质塑料被认为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国内多个企业在研发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但是,要促使整个产业的成长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能源紧张危及塑料产业
中国对于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受资源的限制,国内石油产量增长十分缓慢,1998-2004年年均增长速度仅为1.43%。而从1993年开始,中国已由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04年进口原油1.2亿吨,比上年增长34.8%,进口的石油数量已占国内总消费量的42%;2005年石油进口依存度估计上升到57%。
而自2002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原油市场需求增长和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到2005年8月底,受美国墨西哥湾“卡特里娜”飓风影响,油价更是突破70美元/桶,近几个月则一直在60美元/桶徘徊。
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带动了国内石油、乙烯等石化基本原料价格上扬,塑料制成品成本随之提升。最近,国内市场聚丙烯价格在11700元/吨左右,比年初上涨约1700元/吨;ABS树脂价格为14500元/吨左右,比年初上涨900元/吨;高密度聚乙烯价格为11100元/吨左右,比年初平均上涨1000元/吨。原材料涨价使塑料加工企业的成本压力大增,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一些塑料企业出现有单不敢接的情况,甚至部分小作坊已停产;大中型塑料企业也在缩小生产规模,或者采用其他原料替代塑料。尽管生产成本上升,但是由于担心客户流失,塑料加工企业却不敢轻易提高成品价格。进口塑料原料经销企业也有自己的难处,目前加工企业的采购量低,加上再生塑料的冲击,经销企业的销售降低了接近1/3,并且利润也受到很大影响,有企业甚至透露每卖一吨就亏1000-2000元。而塑料制品销售商的日子也不好过,整体而言,制品的价格还是上涨了,涨幅达20%。有销售商表示,“本来利润就薄,现在进货价又上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目前状况已经让塑料从业者苦不堪言,然而根据多方面的市场预测,这还不是尽头。英格兰银行认为,“油价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超过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油价在2006年8月上升到每桶100美元或更高的可能性大约为5%。”美国高盛公司股票分析师的报告也指出,“由于美国和中国对石油的强劲需求,油价涨到100美元/桶完全有可能”。在此形势下,利用可再生资源和生物质工程技术替代不可再生资源成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生物质塑料的现实意义
生物质塑料,是利用玉米粉、土豆粉、木薯粉等生物淀粉类农业产品与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偶连剂、添加剂等化工基产品混合,通过电子、化工、生物工程和机械加工等多学科交叉工艺生产的生物质塑料合成树脂。该种合成树脂生物质含量可以达到30%-70%,具有化工塑料树脂的全部功能,可制造成薄膜类、发泡填充类和硬片类等上百种生物质塑料环保制品,这些生物质塑料制品通过环境微生物的作用可以降解。近年来,关于生物质塑料的概念越来越多地强调完全生物降解,即不含任何难以降解的有机石化原料成份。
生物质塑料产品,主要包括全淀粉塑料、大豆蛋白塑料、聚乳酸及聚羟基脂肪酸酯等。前两种产品虽然价格便宜但可加工性差,发展空间有限。聚乳酸则由于加工性好,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及物理性能,应用会越来越广,可加工成从工业到民用的各种塑料制品。所有富含淀粉的农作物都能生成聚乳酸,玉米因为价低量大,成为聚乳酸的基础原料
发展生物质塑料产品具有三大现实意义。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陈国强指出,生物基塑料的最大意义在于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生物质塑料产品的原料玉米等植物可以年年种,生生不息。目前全球石油紧缺,而玉米产量却过剩。每年中国玉米库存量就有3000万-5000万吨。如果用这些库存玉米为原料,可以制造1000万吨塑料,相当于20多个金山石化一年的塑料产量。使用过剩的材料来代替紧缺的资源,显然非常“划算”。
生物质塑料在中国应用,其意义还体现在环保方面。一方面,这种塑料的原料玉米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生物质塑料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是生物催化,或者结合化学聚合,是一种能量消耗少、污染物排放少的绿色生产工艺。并且,这种塑料废弃后,可以通过环境微生物的作用完全降解,也可以通过堆肥作为肥料或者燃料再利用。也就是说,生物质塑料不但可以克服传统塑料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困扰,而且可以摆脱废弃后“白色污染”的弊病。有业者估计,如果有100个年产10万吨“玉米塑料”的厂家,中国将彻底告别“白色污染”。
发展生物质塑料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较为可观的。2004-2005年度中国玉米期初库存量估计为4485.2万吨,以往这些库存玉米80%用于饲料,“玉米塑料”推广应用后,将可大大提高玉米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益。陈国强指出,生物质塑料如果发展起来,可以带动一个新的产业群:前端是农业,中间是发酵等生物转化,后端是现有的大化工产业。期间大量以微生物发酵为主的企业的出现,也将在塑料和纺织工业带动一大批下游产业,形成至少10倍以上的产值。以吨价为1万元来计算,100万吨生物质塑料的产值是100亿元,下游产品就产生1000亿元的产值,而且这样可以节省500万吨原油。
生物质塑料研发及生产情况
由于看到生物质塑料,尤其是聚乳酸所带来的好处和市场前景,国内不少企业开始投入大量人力、资金进行这一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聚L-乳酸中试生产线。为实现玉米淀粉高值化利用,建立“玉米-淀粉-乳酸-聚乳酸”的产业链,长春应化所实现了分子量大于10万聚L-乳酸的规模制备,并在浙江海正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建成30吨/年中试生产线。目前该企业正在扩产,促使规模达到年产5000吨聚乳酸树脂。公司还成立了塑料制品研究所,已经开发出十多个产品,先行出口日本。
2005年12月,由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完全生物降解型绿色高分子材料开发项目通过专家验收。该学院已经与重庆市一家制药公司组建了新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其推进聚乳酸的产业化进程。目前,该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连续化年产100吨的聚乳酸自动化生产装置,并计划在2006年建成5000吨的聚乳酸生产线,五年内将生产能力提高到年产20万吨。
2006年,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将正式在上海生产“玉米塑料”,预计年产量将在1000吨以上。目前该公司正在申请专利的生物质塑料——聚乳酸(PLA)项目。其独创了由乳酸单体直接缩聚高分子量聚乳酸(PLA)的先进聚合工艺(“一步法”制备工艺)。该技术和生产工艺优势突出表现在:获得产品的纯度高、无沉淀;产品转化率高(比根霉法高20%);能耗低;生产成本低,出厂价约在一万元人民币左右一吨,接近化工塑料粒子的价格。而美国的聚乳酸采用“两步法”制备工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每吨售价在3000美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