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拥有赤裸的皮肤,因此我们不得不找来一些遮盖物来保护自己,从而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在进化的过程中,这种原始的求生本能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复杂的社会礼节。“衣服”一词所代表的含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其内涵,其外延正变得越来越复杂,成为了一种彰显个性、社会地位和政治立场等的有力工具。
衣服作为人类的一种创造,可以被视为人类折磨其它生物的切实证据。这就是为何世界各大时装周现场外,总有动物权力保护者在游行的原因。
而“无害皮衣”的出现将让“衣服”这一概念变得更加复杂化,因为衣服将变得有生命力,它甚至有可能还是出自于你自己的皮肤!
无害皮衣
西澳大利亚大学的“组织培养和艺术项目”的两位艺术家奥龙·卡茨和约纳塔·祖里正尝试着开发出一种“半生物”皮衣,它能让人们在穿上真皮服饰的同时不需要杀害其它的动物。2人目前正致力于让活组织长成一种类似于皮革的材料,不需要针线进行缝制,它自己就能长成衣服的形状。“这是我们称之为‘无害’系列的一部分。”无害皮衣的制造者之一卡茨说。他拥有产品设计的背景,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过组织培养。
受著名的人耳老鼠的启发,卡茨和祖里从1996年开始就致力于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从“烦恼娃娃”到他们称之为“无害肉”之类的东东。他们的目标是引发公众思考一个由包括组织培养和动物与人类间器官移植所引发的一个道德问题。“我希望我们能制造出来一个这样的情景,迫使人类置疑自己对于生命的现有认识,直面一个该怎样对待生命的问题。”卡茨说。
去年,这个2人组成功地培养出了一件微型的皮衣,这件皮衣约5厘米长,3.6厘米宽,正好合适一只小老鼠的型号。
他们首先利用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材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形状,然后在其表面涂上了一层3T3老鼠细胞来组成结缔组织,并在其中加入人类骨骼细胞,从而希望能够制造出更加结实的皮层。这件皮衣生长在一个特制的生物反应器当中。这种生物反应器的作用相当于这种皮衣所寄生的身体,为其提供养分。一旦聚合材料被完全分解,留下的就是一件形状完整的皮衣。
“我们正在打算让它变得更大。我们将尝试能够合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的大小。”卡茨表示。目前,该研究小组正在为更大的皮衣开发他们所称之为“科技人体”的一种人工环境,在那里,类似“无害皮衣”的半生物的实体能够得到培养和照料,从而最终创造出一种无害的乌托邦。他们希望反复强调的一点是“无害。”目前项目中使用的细胞来自于所谓的“永生细胞系”,即一旦它们从一种动物或者人的主体被移出,能够永久性地进行分裂和繁殖,从本质上形成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卡茨说:“细胞系的有趣之处在于在大部分的情况下,一旦一种细胞系被发展起来,它们的量远远地多于原来的器官所能够承受的量。例如,3T3老鼠细胞在全世界的科学研究中心都十分普遍,重量可以以数吨乃至是数十吨计算,而它们都来自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只老鼠。”
“猪翅膀”和“无害肉”
这件微型皮衣今年早些时候曾在西澳大利亚大学展出过一次,它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反馈。“我们所听到的最普遍但又是有些出人意料的评价是人们对于我们用活细胞培养出生物组织的道德问题表示困扰。而运用从动物身上获取的皮革在他们看起来又是可以接受,不需要关注这些被剥皮的动物的感受。”
卡茨和祖里把自己称为概念艺术家。他们创造出一些可运作的模型,目标旨在把我们为了自己的目的制造出有生命的有机体的哲学含义带到人们的视线中央。
卡茨和祖里曾经培养出一种“猪翅膀”——利用猪细胞构造并长成一个翅膀的形状。作为对于“基因宣传”的评价,他们曾把“猪翅膀”送去参加2001年在英国举办的为庆祝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展览,但遭到了拒绝。“人们得到许诺:人类基因组计划将解决众多的问题。它可能的确能办到,但是它产生了如此多的宣传,以至于人们现在非常的失望,”卡茨说,“例如,《纽约时报》就在最近称基因疗法是科学努力中最大的失败之一。”
他们还培养出一种“无害肉”,在可降解的材料上培养青蛙肌肉细胞,做成了一种小青蛙排,参加了2003年在法国南特举办的“无实体菜肴节”。不幸的是可降解材料并未被完全分解,肉的密度跟毡布差不多;而由于这种肌肉是没有得到运动的,肉看起来有些像果冻。有就餐的客人甚至把这种肉带走,在稍后又举办的一个展览,命名为“无实体菜肴的尸体。”
让人类反思对生命的态度
这些艺术家同样还在设计一种他们称为“MetaBody(关于身体的身体)”的一种半生物体,由来自不同的身体的不同的组织所构成的半生物体。他们将与法国的行为艺术家奥兰合作。奥兰经常在她的脸上做各种各样的实验,运用整容技术集维纳斯、黛安娜、欧罗巴、普绪客和蒙娜丽莎的古典美为一身,将手术室变成哲学论争、时装表演、生死交汇、悲喜交加的嘉年华会。他们将培养奥兰的皮肤细胞并将它与来自不同的种族和肤色的人的皮肤杂交来创造出一种微型的小丑服。通过将这些脱离了各自的身体免疫系统的组织集中在一起培养,让它们成为一个单一的半生物的实体,他们希望以此来消除消除个人、性别、种族乃至物种的独特性。
他们还打算为一个通过弥补术来寻求扩充自己身体的澳大利亚艺术家斯德拉克培养五官。2人计划培育出一个鼻子、嘴唇以及眼睛的外形,并用它们拼凑一张“活生生”的面具。
“我们是来自魔法王国的巫师。”祖里开玩笑说,“从很多方面来说,与奥兰和斯德拉克的合作,我们是在做许多巫师所做的事情。对于创作,我们有了更多的想法。我们将询问大家,让他们告诉我们他们想要我们培养出哪种器官,从而能够帮助他们感觉更加良好。我们将为他们实现这一点,我们将看到它是否会起作用。”
“目前人类对于生命的态度是很可怕的,” 祖里说,“随着我们更多地利用生命用于以人类为中心的目的,我想对于那些生命体系我们究竟会有多少同情。我们的工作更多的是置疑这些东西,而不是说,‘这太棒了,我们开始吧。’”
然而,在完整的生物皮衣能够被创造出来之前,仍然有许多的研究要完成。尽管有许多公司表示对“无害皮衣”十分感兴趣,但是2人并没有任何商业计划。两位艺术家称他们对于产品的商业化甚至是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并不感兴趣,因为艺术家都希望公开自己的方法。
时尚“防割服”亮相北京展览馆
自古以来,安全与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不懈的追求。时至今日,安全与发展依然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时代主题。为谋求更加可靠的安全保障,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手段寻找着最佳解决方案。因此,一种高性能新材料的服装——防割服在当下应运而生。
在5月于北京展览馆举行的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及防恐技术设备展览会上,防割服的亮相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异性能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引领起一种新的时尚。
当前广泛使用的普通服装是用棉纤维和普通化学纤维编织的布制成。由于这些纤维的断裂强度都在较低的水平,故不能抵抗被刀割、不能抵抗被频繁使用造成磨损而损坏。这些低断裂强度的纤维在遇到刀割、刀砍、带棱角物体刮蹭起不到防护作用。
而防割服采用的是超高强纤维的布料,编制作为作为防割层而制作的防割服装,具有防刀割、防刀砍、防带棱角物体刮等功能,穿着时如遇刀刃或尖锐棱角切割、刮蹭时可保护穿着者不受割伤。
防割服的出现创造了新时代的物质条件,给越来越重视安全话题的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科学家造出终极织品能盖摩天大楼

用纤维编织的碳素大厦:这是加州的建筑师Peter Testa设计的40层摩天大楼,整个结构不使用钢材,而是选用碳素纤维,用交叉织成的网格制成,其强度要比钢材高出许多倍。大楼的内部结构是完全开放的,只有电梯是一封闭的轴状空间。图中显示的是建筑模型。

聚合体皮肤。
如今纺织品已不再仅是指衣服、地毯或家具包面的材料,它们还可用在挽救生命的医学设备中,甚至是风驰电掣的赛车内。科学家们将使用最先进的纺织技术编出一种“终极织品”,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这种高科技丝线有一天会被做成挽救生命的医疗设备、赛道上的赛车,甚至摩天大楼都有可能。
把虚弱的心脏装入一个编织袋,让后者帮助泵出血液;电池驱动的羊毛夹克丝线可以通电,帮助病人保暖,这就是终极织品。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用碳纤维编成蘑菇状的汽车引擎,或者做成自行车框架或船桨等。新时代的纺织品早就不只局限于衣服、毛毯等,高科技丝线编成的它们将被赋予各种全新的角色。美国奥伯恩大学纺织工程系的皮特·施瓦茨称,事实上纺织品早就用于衣物以外的目的了,罗马人曾经使用黄麻布固定路面。
很多纺织品是人们从未见过的,汽车轮胎橡胶内就使用了聚脂类织物。专家指出,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正是这些织物形成了轮胎的形状,使轮胎成为一个整体。否则的话,汽车轮胎将会立即散开,自从充气轮胎出现以来,织物就一直为人们所采用,先是棉花,后来是人造纤维,再后来就是尼龙,但是尼龙存在“平点问题”,当停车一段时间过后,那个被压在车下的部分会变硬,导致车辆行驶不稳,直到轮胎变热之后才会恢复。上世纪70年代,聚脂取代了尼龙,现在的轮胎已经可以连续行驶8万英里以上了。
由金属、碳纤维和高强度凯夫拉尔等新型材料制成的丝线会进一步扩大织物的用途,加上化学涂料,它们还将具有防火等额外功能。吸收能量好的织物可以用作安全带,强度大的织物可以用来代替钢丝。科学家们还可以将超细不锈钢丝织入绳子中,使得这些绳子能够导电,绳子拉长后会产生电阻变化,如果利用这种变化产生各种提醒声音,可以帮助科学家制成可以对磨损程度进行预警的智能线缆。
施瓦茨说:“新技术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喜,各种人们不曾见过的终极织物将陆续出现。”